日志详情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庞新莲2024/8/28分类:教学设计

兴趣是人们力求理解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是倾向,是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是一种反映形式, 是学习活动成功的重要心理前提。如一个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倾向于数学方面的活动,更能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在学习数学时更加勤奋,更加刻苦。所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对于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使用切实可行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但并非每个学生都接受,因教材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的高低及接受水平是强弱等,使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 本原则指导课堂教学。如一个刚入学的学生,数学知识一片空白,对数学也谈不上兴趣。在老师的指 导下,理解数学在工农业及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价值进而理解到学好数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小 学阶段数学教学不宜采用抽象的陈述,抽象的陈述不利于学生深刻准确地理解所学内容,学习准确也 就提不起来。所以,课堂教学应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实物、线段等实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例如,在第一册教材中,教学“多”与“少”时,教师光讲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学 生听起来是很抽象的,这时,教师应用实物实行比较。谁比谁多;反过来,谁比谁少,多出的和少出 的是否同样。通过实物的操作和比较,学生就易理解掌握。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 我课前就准备用木条折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上课时拉开,让学生量一量小木条的长度,再折成图形让 学生计算,使学生明白这图形的周长就是小木条的长度,从而理解周长的意义,接着出现“篱笆”的长, “围墙”的长等就容易理解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 与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只有让每个学生 都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知识。例如,教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 大小的圆柱体罐头,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么形状。大家通过动手理解到:把圆柱体 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它米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圆柱体的 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但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 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点。如:教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并掌握了其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在摆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极 其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二、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在比较分数“ ”与“ ”的大小时, 我给学生这样的问题:把一个饼平均分给 2 个同学每人分得的多还是平均分给 4 个同学每人分得的 多?大家分分看,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心理活动,他们会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比 例中,学生很快就明白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值小,分母小的分数值大,从而理解其意,更为重 要的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一种学习的欢乐。对学习数学也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学习 成绩就会逐步提升,教学质量也会相对应提升。 三、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是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能够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 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是对象,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用数学 的知识对其实行思考,对之实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知到平时学习是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协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能被 2、5 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教师请学生任意举一个数,教师能快速判断出它是否能被 2 整除。随着学生列举的数的增多,教师依然十分快速地判断出结果。秘密何在呢?学生们的兴趣被调 动起来了,学习的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习的思维在教 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我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的研讨气氛中。 四、在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 负担,而会成为一种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的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 使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擅长捕捉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 出知识。例如在教商末尾有 0 的除法时,我使用吗、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 一天,猪八戒带着 20 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了 90 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90 个桃子,你们 20 人来分,每人分 4 个,剩 1 个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 9÷2=4……1,小猴 子们信以为真,就各自拿着自己的桃子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 们知道聪明的孙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术吗?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 童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主动去研究商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方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三角形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