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如何指导学生进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热依拉·牙生2024/8/10分类:教学设计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过改 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 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放教学目标,突出个性 发展要改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紧密联系新教材,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 学目标,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朝多元化方向拓展,强化语文观念,增强语文应用意识,把着力 点放在解决问题语文教育的策略性、创造性及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等方面。首先根据教学指 导纲要、教材内容的要求,制定出全体学生普遍要求达到的基本认识目标,再根据学生的个性 特点,从认知、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性、情感性、情意性目标。除 此之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开放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使用新教材教学,必须开放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师生关 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有 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 1.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可以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室外,也可以安排在室内;可组 织学生到溪旁林边教学,也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如在室内教学,可进行座位排列的重组、 创新。座位不能是统一的“秧田式”,可排成马蹄形,也可安排成“蜂窝状”,还可围成了圆、半圆; 座位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等。如在室外,可分组阅读,也可以集体讨论。这些形式的变 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出 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2.建立开放型师生关系。在开放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平等和宽容。上课时,给予学 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 用商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 吗?”“我相信你能行!” 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 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 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3.建立开放型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 在新教材教学中,要联系语文教育教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 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 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 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发挥教 学“促进者”的作用。 三、开放教学内容,扩展创新空间 新教材内容的选用上,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教师可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富有 时代气息的内容,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 1.课内外结合,优化教学资源。 2.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创新兴趣。 新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更注重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因此,教 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教课文时,可提出“我们怎样学习这篇文章,请大家出出金点子。”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设计学习方法,绘画、朗读、表演、书法等等均可,让学生 从中体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 开放性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学科的 相互融合,体现了新教材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怎样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 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关键词句,对一篇文章而言,指的是能解释文章核心意义的词句;对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词句。关键词句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它最 能体现文章特点,表达作者感情,这类词句直接指向文本的思想感情,反映文章的核心意义 并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 以关键词为抓手,带领学生沉入文本,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人文美,让语文课 堂充满语文味。同时关键词句教学,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 收到片言居要、举一反三的效果,还能使课堂教学删繁就简。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 意的作用,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语文教学中,引导中年级的学生由浅入深,由词到句展开品析,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内容、品读感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其根本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材料 的恰当取舍与提炼,在于教师实施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在第二学段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教师至少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潜心阅读文本,找准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理清层次,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及表现方法。 第二,抓住关键词句,并做上记号。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 体会。 第三,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理解句子后 再回到文本,整体体会语篇的思想感情。 第四,板书设计要突出关键词句 第一,品读文本,体会词义。案例中,教师进口“恭恭敬敬”,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 词义。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了词语,渗透着理解词语方法的教学。 第二:表现词语,深化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到恭恭敬敬的意思时,教师则启发学生表演恭恭 敬敬的情景。如何表演出来呢,学生必然会积极的通过语言文字想想刘备的动作、神态,同 时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酝酿表演。表演时,学生则要运用肢体语言,包括动作表情,再现 人物形象,在这一系列复杂的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得到培养。当“刘 备转世”一幕出现于教室时,不仅是表演者,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深刻的感悟到“恭恭敬敬” 一词的含义。 第三,联系生活,领悟内涵。表演并不是词语感悟的结束。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你们还 在哪里见过恭恭敬敬的情形呢?”这一问助燃了学生思维的烈焰。因为刚才的表演,恭恭敬敬 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依然鲜活,此时又被放大、扩展。学生头脑中库存的知识模块被激活,他 们联想到一个个恭恭敬敬的情形,领悟到恭恭敬敬不仅指对别人有礼貌,更是指下级对待上 级,晚辈对待长辈表现出的尊敬。这样,“恭恭敬敬”一词的理解便深化了、丰满了,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培养。 第四,回归文本,感悟形象。在学生深刻感悟“恭恭敬敬”一词的内涵时,教师又让他们回归 文本,引发矛盾碰撞:“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身份吗?”“谁知道当时诸葛亮又是什么身份 呢?”“身为皇族后代的刘备,竟然对一个普通百姓恭恭敬敬,这说明什么呢?”这一系列的问 题,犹如以石击水,荡起阵阵思想涟漪。学生豁然顿悟:刘备不仅诚心诚意,更具备礼贤下士、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渗透着阅读方法的培养,提 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有深度,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见,导读一篇课文,紧扣关键词句教学,能大大简化教学环节,使教学显得有层次、 有梯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片段 (第七自然段课文: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的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 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大家见过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吗?(少数人举手发言,多数人茫然不知,教师请几个人 回答)谁能说说它们的意思? 生:工笔细描就是用笔很细致地画。 生:工笔细描就是用细毛笔慢慢地画。 师:对!用笔很仔细地,一笔一笔地,把每个地方都画精细,画准确,这就是工笔细描,想 看看工笔细描的画吗? 生:想! (师出示一幅工笔细描画,学生发出惊叹声) 师:你看到过画家挥笔速写作画吗?谁来说说什么是挥笔速写? 生:(边说边挥手势)挥笔速写就是很快地画画。 师:对!挥笔速写是写意的画法,花的很快,只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不追求画的精细,这就 是挥笔速写画成的画。(教师出示一幅金鱼写意画)大家知道这两种画法的意思了吗? 生:知道了 评析 教学中,教师采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值得肯定,但由于轻视了文本,理解不够深入,单纯的 依附生活经验而没有具体语言感悟,使得理解停留在表面。教师也没能把学生的学习心理提 升到较高的层次和境界,看不到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全情投入,课堂上只有教师的问话,学生 的答话,却不见应有的师生对话。教师应细读文本,用心感悟,把握文本营造的情感和意境, 指导学生紧扣这一自然段的语句来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的词义 第一:“请大家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觉得哪些词语可以帮助你理解‘工笔细描’,哪些词语可 以帮助你理解‘挥笔速写’,就把这些词语标出来。” 第二:交流中抓住“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每个部位”等关键词语理解“工笔细描”就 是画得很细致,很仔细,非常慢。从“很快”“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理解“挥笔速写”就是画得很 快很像。第三,此时欣赏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的画,就能让学生对词义的理解由抽象到具体,加深认 识。 第四,回到文本,体会人物形象,感受聋哑青年绘画技艺高超,做事认真、专注的品质。 综上,把品词析句和理解课文、认识世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使关键词深入到学 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的心灵丰富起来,是阅读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4.四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