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论取代基立体效应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阿娜尔古丽·沙吾林2024/8/26分类:教学设计
摘要:立体效应是重要的取代基效应,它几乎贯穿整
过有机化学教学中。本文较详细地讨论取代基的立体
效应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取代基;立体效应;有机化合物;影响分子
中原子或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为两类:电子效
应和立体效应(或空间效应)。所谓立体效应是通过
空间因素所表现出的原子或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它与
原子或基团的体积及形状有关。本文拟对立体效应对
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一对酸
碱性的影响立体效应对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影响主要
是通过其对共轭效应及溶剂化作用的影响来实现的。
(一)通过对共轭效应的影响而影响酸碱性性大6倍。
其原因在于化合物(1)中邻位甲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的共轭,使氮原子上的电
子云密度较化合物(2)中的大,所以碱性(1)比(2)强。
经测定化合物(3)的酸性强于化合物(4)。上述实验事实
从甲基的诱导效应及超共轭效应是无法解释的。但从
立体效应却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解释。因为在上述两个
化合物中硝基的体积较羟基大,而在(4)中较大体积的
硝基的两个邻位连有两个体积较大的甲基,由于空间
拥挤使硝基与苯环的共平面性遭到破坏,削弱了硝基
对苯环的“-C”效应,因此(4)的酸性较弱。
(二)溶剂化立体障碍对酸碱性的影响
醇的酸性强度顺序如下:气相条件下:t - BuOH >i - PrOH> EtOH> MeOH 水溶液中:MeOH>
EtOH>i- PrOH>t- BuOH 胺类化合物碱性强度如下:
气相条件p二对有机化合物反应活性的影响
(一)对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溴代烷( RCHzBr)在乙醇解的SN2反应中,随着R基团
的不同,其反应速度也各不相同。在SN2反应中,进
攻试剂从离去基团反面进攻a-C,d-C上所连的烃基越
多,体积越大,对亲核试剂进攻a-C的空间阻碍作用越
大,反应速度越慢;此外,在SN2反应的过渡态中,
有5个原子或基团与a-C成键或部分成键,与反应物相
比,过渡态的拥挤程度增加,a-C上所连取代基越大,
过渡态拥挤程度增加得越显著,反应过渡态能量就越
高,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则越慢。从表2可见,随着
a-C上烃基增大,卤代烷的离解速度加快,即相应的
SN1反应速度加快。其原因之一在于反应物离解成碳
正离子,中心碳原子由SP3杂化态转变成SP2杂化态,
所连基团间的距离增大,基团间范德华斥力减小,即
反应物到碳正离子是B张力解除的过程。中心碳原子上
所连烃基越大,B张力解除的程度越大,形成碳正离子
的速度越快,相应的SN1反应活性越大。
(二)对芳环上亲电取代产物O/P比的影响
由表3和表4可知,随着苯环上原有取代基或新引入取
代基的体积增大,均使立体效应增大,邻位取代反应
活性相对降低,从而导致取代产物O/P比降低。
(三)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反应活性
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除与羰基上所连基团
的电子效应有关外,还与其立体效应密切相关。由表5
可见,随着羰基碳上所连烷基增大,其亲核加成反应
活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羰基上所连烷基体积增大,
它们对亲核试剂进攻羰基碳的空间阻碍作用增大;再
则,反应过程中,羰基碳从SP2杂化转变位SP3杂化,
当羰基碳上所连烷基体积增大,中间体变得更拥挤,
体系能量更高,反应活化能增大,反应速度减小。
(四)对消除反应的影响随着所用碱的体积不同,消除反应的取向则发生显著
的变化,其结果见表6。由表6可见,随着碱的体积增
大,立体效应增大,进攻位阻较小的?-H的倾向增大,
产物中的Hofmann烯烃(Ⅱ)的量增加。又如2,3-二溴丁
烷在消除溴生成2-丁烯的反应,内消旋体(5)比外消旋
体(6)快两倍。
上述形成反应的过渡态(5’)和(6’)已具有了部分烯烃
的性质,在(5’)中较小的氢与甲基在已部分形成的п
键平面的同侧,范德华斥力较小,能量较低;而在
(6’)中,两个较大的甲基处在已部分形成的п键平面
的同侧,它们的范德华斥力较大,体系能量较高,故
前一反应较后一反应的活化能低,反应速度较快。
(五)环己烷衍生物的反应性
1.环外反应
化合物(7)与(8),(9)与(10)水解反应活性差异是由于3a
-H和5a -H对la -酯基和酰氧基的空间阻碍作用所致。在
化合物(7)和(8)中,反应中心酯基的羰基碳离环较近,
所受到的空间位阻作用较大,所以两者的水解反应速
度差别较大。
2.环内反应
大多数环内与环外反应不同,反应基团取a-向比取e一
向时反应活性较大。
(1)环己醇的氧化反应
化合物(11)和(12)氧化得到同一产物(13),化合物(12)
的空间张力比(11)大,因此由反应物(12)形成产物的过
程张力解除程度较大,导致较大的“空间加速作用”
,
致使化合物(12)的氧化速度较快。
(2)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上述两化合物的溶剂解反应是SN1历程,化合物(14)
和(15)形成相同的碳正离子中间体(16),其中(15)形成
碳正离子时所解除的非键张力较大,导致反应速度比(
14)快。另外,若反应按SN2历程进行,亲核试剂从a- 键离去基反位进攻中心碳原子比从e-键离去基反位进攻
中心碳原子所受的空间阻碍作用较小,故(15)的SN2
反应活性也比(14)大。
(六)取代烯烃的加成反应活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立体效应对有机化合物性质有着显著的影
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能掩盖电子效应的影响;另外
Cram规则,Prelog规则及阻转异构现象等也是立体效应
的必然结果,而不对称合成则是立体效应在有机合成
中的重要应用。因此掌握立体效应对更深层次地学习
有机化学将十分有益。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3课时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