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林宗东2023/6/10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通过精读批注,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和海底美景描写。

3、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开展专题探究,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通过精读批注,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和海底美景描写。

3、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难点:开展专题探究,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

《海底两万里》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板块的第二本推荐阅读名著书目。《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神奇的想象力、严谨的科学性和质朴的人性美,丰富了各国读者的精神世界。书中的“鹦鹉螺”号潜艇带领我们漫游神奇瑰丽的海底世界,经历一场场惊险离奇的探险,认识身份成谜的尼摩艇长、博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孔塞伊以及捕鲸手尼德·兰……该名著导读板块的读书方法指导为“快速阅读”,另有自主推荐阅读书目阿西莫夫的《基地》以及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都是属于科幻小说。

学情分析:

经调查,有一部分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阅读过这本书,他们上了初中之后开始接触地理、生物、物理等学科,对科幻类的作品也比较感兴趣。希望通过《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科幻作品以及尝试创作科幻作品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激趣引导、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通过精读批注,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和海底美景描写。

3、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一、情境导入

师:曾经有这样一个人:

在人类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生:儒勒·凡尔纳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去感受他非凡的想象力和不可思议的预知力。

二、走近作者

说说你所了解的儒勒·凡尔纳?(多媒体展示)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明确: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代表作有“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等。其作品幻想大胆真实、知识丰富、涉及面广,堪称“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百科全书”。

三、创作背景

你知道凡尔纳是在什么种情况下写下这本书的吗?

(多媒体展示)

明确: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小说创作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之间就尼摩船长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最后相互妥协。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他应当被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在《神秘岛》中,才公布他是印度达卡王子这一身份。

四、科幻小说

说说你所了解的科幻小说知识?

(多媒体展示)

明确: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的一类小说,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它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凡尔纳的科学小说始终贯穿着科学发明和发现,即使是普通冒险、探险故事,也伴随着对科学的关注。

——柳田泉(日本翻译家)

五、潜艇简介

请同学们介绍课外查阅的《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的相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学生交流:

诺第留斯号(Nautilus,又译鹦鹉螺号)是艘潜艇的名字,船长为尼摩,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钠来发电。

诺第留斯号是很长的圆筒形,两端为圆锥状,很像一支雪茄烟。它的长度,从头到尾正好是70米,横桁最宽的地方是8米,宽是长的十分之一。它从头至尾很长,两腰包底又相当圆,因此船行驶时积水容易排走,丝毫不会阻碍它的航行。潜艇面积共为1,011.45平方米,体积为1,500.2立方米,潜艇完全沉入水中时,的排水量或体重为1,500立方米或1,500吨。

潜艇的客厅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房间,长10米,宽6米,高5米,天花板饰有淡淡的图案花纹。潜艇的图书室的四壁摆着高大的紫檀木嵌铜丝的书架,架上一层一层的隔板上放满了装潢统一的书籍。图书室大小与客厅差不多,共有12,000册藏书。

六、方法指导

教师结合文本P163页,快速阅读相关知识,向学生介绍:

1、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了解人物或故事的结局,快速的读完整部书。适用于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悬念的作品,如科幻小说。

2、阅读策略:

1)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尽快弄清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发生的故事情节。

2)以默读为主。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回读;保证一定的速度,每分钟    

   阅读不少于400字;一目数行、一目十行,眼睛视域要宽。

3)抓关键信息,确定重点补充阅读。如小说主要人物:尼摩船长。

七、主要内容

请学生简要概述《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展示: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和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在一次海洋追捕中,意外地登上了尼摩船长建造的“诺第留斯号” (意译为“鹦鹉螺号”)潜艇,从而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周游海底世界之旅的故事。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后在《神秘岛》中交代其为印度人),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船长从此之后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艇周游各大洋。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危机四伏。

经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最后,潜艇在北大西洋里遇到一艘驱逐舰的炮轰,潜艇上除了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潜艇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而三位俘虏在潜艇陷入大漩涡的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潜艇,被渔民救上岸。回国后,生物学家才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八、精彩情节

师问: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鹦鹉螺号及其船员们完成海底两万里之旅,这样的奇妙之旅中定有许多奇事,读完小说的你们脑海中浮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请简要复述精彩情节。

生答:

1、潜艇搁浅,击退土著人围攻

2、尼摩船长勇斗鲨鱼救采珠人

3、尼摩船长指挥船员摆脱南极冰山之困

4、在大西洋与章鱼血战

5、陷入北冰洋大风暴

多媒体展示:

土著人围攻:在通过拖雷斯海峡时,潜艇因为触礁而搁浅,他们在加里曼岛遇到土著人用木舟围攻,这时候,尼摩船长很机智得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铁栏杆通了电,击退了土著人。尼摩船长懂得潮汐知识,五天后月圆涨潮,鹦鹉螺号被涨起来的海潮托起,离开了珊瑚石床,继续航行。

同鲨鱼搏斗:当潜艇行驶到锡兰岛时,阿龙纳斯接受了尼摩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养珠场观看印度人在海底采珠。忽然,有条巨鲨向采珠人扑来。尼摩船长手拿短刀,挺身与鲨鱼搏斗,在尼摩船长被鲨鱼巨大的身躯所压倒,危在旦夕时,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尼摩船长把采珠人救到小船上,还从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给他。

冰山封路:当潜艇驶到南极时,遇到浮冰翻倒,将他们的船封在冰层下面,堵住了所有的出口。面临缺氧窒息的危险,尼摩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不断轮流带氧气罩外出开凿冰墙,喷射开水阻止新的结冰,用潜艇自身重量来回冲撞,冲破冰层,战胜缺氧的危险,浮出水面。

章鱼袭击:潜艇来到留卡斯群岛附近,突然围上一群大章鱼,章鱼缠住螺旋桨,潜艇动弹不得,潜艇被迫浮出海面,在艇顶的平台上,众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斧子刀叉和章鱼展开肉搏战,战斗中一名船员惨死,当章鱼正要将尼德•兰咬为两段时,尼摩船长用斧子砍章鱼两排巨大的齿牙,从而救了尼德•兰,经过一刻钟的战斗,最后打败了章鱼。

北冰洋大风暴:阿龙纳斯和捕鲸手、仆人三人逃离“诺第留斯号”时,在迈尔海峡遇到了罕见的大漩涡,他们乘坐的小艇被甩得脱离了潜艇。当他们醒来的时候,已经在挪威的一个小岛上,尼摩船长和他的成员生死未卜。

九、主要人物

师问:小说塑造了哪几个人物?结合情节说说各自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学生交流:

1、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

情自信、坚毅。是个海上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

1)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战士;

2)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出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

3)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同情弱者,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

4)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在船扶手上装有高压电),遇事沉着冷静;

5)从“含泪掩埋同伴”中,可以看出他虽外表冷郁但内心情感丰富,重情重意;

6)从“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可以看出他的神秘、孤独和追求自由的心理。

2、阿龙纳斯是一名生物学家。博古通今,性情温和,心底善良,富有探究精神。

1)从他积极参与政府的远征考察活动,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考察事业,具有正义感,希望造福人类;

2)从他敢于跟随尼摩船长乘坐潜艇作海底两万的探险旅行和在海底的感悟中,可以看出他有献身科学的精神、渊博的知识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3、尼德·兰是一个野性十足、脾气暴躁、勇敢、优秀的捕鲸手,被誉为鱼叉手之王。进入诺第留斯号后,被关进黑屋子,因为侍者毫无反应,便出其不意将侍者打倒在地掐得半死。在船长救采珠人而受到鲨鱼攻击时,杀死鲨鱼救了船长。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暴,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4、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他忠诚、老实本分、性格开朗,对分类学非常入迷。

1)从他愿意冒生命危险跟随主人参与捕鲸行动;看到主人落水后,勇敢地跳下去抢救;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把最后一丝空气留给主人三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仆人。

2)从他对各种水生动物进行分类并用专门的本子分类记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做事仔细认真有条不紊的人。

十、主题探究

师问:小说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发现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进行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通过叙述这样的故事,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多媒体展示,学生交流:

这篇小说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十一、艺术特色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把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1、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行文一开始就吸引住了读者,人们在海上多次遇见的神秘怪物究竟是什么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重重悬念出现在读者眼前。主人公在欣赏海底如梦如幻、美丽壮观的景致的同时也遭遇了重重危机,先后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惊险刺激;情节出乎意料,引人入胜。

2、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

作者以超凡的想象力和诸多逼真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幻瑰丽的海底世界,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奇观异景。比如海底森林、珊瑚墓地、古城遗址等。书中在阿龙纳斯教授和尼摩船长的对话中包含了大量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候方面的知识,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3、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小说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了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博学多才,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沉着神秘的尼摩艇长,还是性格暴躁,有着顽强斗志,崇尚自由、技艺高超的内德.兰德都让读者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十二、精彩片段

《价值千万的珍珠》节选

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

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尼摩船长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

赏析这段文字写得是鲨鱼袭击彩珠人,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救彩珠人的故事。看到采珠人遇险,毫不犹豫地上前救助,体现了他的善良;“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体现了他的勇敢、大胆。

《缺少空气》节选

一种不可忍受的重浊空气使我难过。下午三点左右,这种痛苦感觉到了猛烈的程度。呵欠喘气把我的上下颚都弄歪了。我的肺叶迫切寻求有活力的氧。氧是呼吸所必不可少的东西,现在愈来愈稀薄了。我的精神完全在昏沉沉的状态中。我没有气力地躺下来,差不多失去了知觉。我的忠实的康塞尔有了同样的病症,受着同样的苦煎,他在我身边,再不离开我。他拉着我的手,他鼓励我,我还听到他低声说:“啊!如果我可以不呼吸,让先生可以多有些空气!”

我听到他说这话,不觉眼中满是泪水。对我们全体来说,我们在船上都觉得难受,所以轮到自己挖冰的时候,人人都很迅速地、很高兴地穿上潜水衣,立即出去工作!铁锨在冰层上通通作响。胳膊累了,手弄破了,但这些疲倦算什么,这些伤口有什么要紧!总算有新鲜空气到肺中了!人们总可以呼吸了!人们总可以呼吸了!

……

忽然我苏醒过来。几口空气吹入我的肺中。我们是回升到了水面吗?我们是越过冰山了吗?

不是!那是尼德·兰和康塞尔,我的两个忠实朋友,他们牺牲自己来救我。还有些空气留在一个气箱里面;他们不呼吸它,他们给我保存起来,当他们窒息的时候,他们把一点一滴的生命送给我!我要把气箱推开;他们扯住我的手,于是我很快意地呼吸了一会儿空气。

赏析:本选段是《海底两万里》中最为精彩的章节之一。小说中的探险家们,在冰山封路、呼吸困难的险境下,临危不惧,团结友爱,坚忍不拔,依仗超人的智慧,终于逃脱了冰山的魔掌,战胜了死神。有关尼德·兰和康塞尔的文字感人泪下,他们是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具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十三、课堂小结

凡尔纳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在这部科幻作品中,儒勒·凡尔纳种植了一种叫梦想与冒险的东西。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科幻小说,而是一本洋溢着人性和人生智慧的书,也是一本给人理想、信念、力量和正义感的书。

十四、拓展阅读

读完《海底两万里》,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还有很多没有得到解答的疑问。尼摩船长的身世究竟是什么?他的亲人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要复仇?“诺第留斯号”潜艇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想要解开这些谜团,请看凡尔纳的另外两部科幻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它们会带你揭开这些谜底。

附:板书设计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开展专题探究,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2、采取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基地》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我们已经跟随教授一行人,在尼摩艇长的带领下畅游了海底。知道大海辽阔神秘,里面有鲜艳的珊瑚丛,品种丰富的鱼类;深海里还有许多未知的生物和陌生地域等着我们去了解。这趟海底之旅,也让我们认识了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这节课让我们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

二、专题探究

专题一:写航海日记

先绘制一份简单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线路图,标明时间、地点。从小说中选择某几个关键的时间点,结合小说的内容,写几则航海日记。

【航行路线】

教师点拨: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之后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再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涡中。

专题一示例:

多媒体展示:

1868年1月20日

昨天我和我的同伴接受了尼摩船长的邀请,今天一起去海底散步。早上八点半,我们穿好了这次散步穿的潜水衣,并带上探照灯和呼吸器。尼摩船长带领我们一行人到了水下十米的地方,经过一段崎岖不平的地面,这地面跟我第一次在太平洋水底下散步时看见过的完全不一样。没有海底细沙、草地和树林,我顿时辨认出这个神奇地方是珊瑚王国。

我们用探照灯沿着正在形成的珊瑚层走去,路旁尽是错杂的小珊瑚树所形成的混乱的珊瑚树丛,枝权上遮满白光闪闪的星状小花。而这些固定在海底岩石上的珊瑚树的枝杈,全是从上到下生长的。灯光在色彩鲜艳的枝叶中间照来照去,如雨后彩虹一般五彩缤纷。我隐约看见了薄膜一般的圆筒形细管在海波下颤动,它们就像带有纤维触须的新鲜花瓣,我正要去采摘这些的新鲜花朵的时候,它们又像含羞草一样,将雪白的花瓣缩入它们的朱红匣中去了,花朵在我眼前消失了,珊瑚丛随即转变为一大团的石丘。

在这里我们停留了大约二十分钟,尼摩船长带领我们继续往前走,走了两个小时,我们到了珊瑚开始形成的最后边界。但在这里的,不是孤立隔开的珊瑚丛,而是广大的森林,巨大的矿物草木,粗大的石树,那些海藻如藤似蔓交错牵连,受到各种色彩和反光的点缀,非常好看。它们的高大树枝深入海水阴暗中不见了,我们自由自在地走过,我们脚下有管状珊瑚,脑形贝,星状贝,菌状贝,石竹形珊瑚,犹如一条花卉织成的地毯。走过花毯,尼摩船长示意我们停下来,我们站在一片辽阔空地上,围绕四周的是海底森林的高大突出

的枝杈。我们的照明灯在这广阔的空间中射出模糊的光线,把地上阴影拉得特别长。空地的尽处,更是漆黑,只有珊瑚的尖刺留住了一些稀疏的亮光。

尼摩船长和其他船员走上前来,他们从腰间取下铁锨,开始挖坑。这时我完全明白了!这片空地是墓地,他们带的长形的东西是昨夜死去的人的尸体!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们来

到这隔绝人世的海底墓地,是为了埋葬他们的同伴。他们开始挖坑填穴,做最后告别。

最后,做完这一切,我们沿着原路返回。潜艇上的灯光露出了,有一道明亮的光线,

把我们一直引到“诺第留斯号”。我们回到潜艇上的时候,正是下午一点钟。

                                             (第一部分第二十四章:珊瑚王国)

专题二:介绍尼摩船长

师:小说中的灵魂人物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请你根据作品内容,以最后返回陆地的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的身份,给一个亲密的朋友写一封信,向他介绍尼摩船长其人。

专题二示例:

多媒体展示:

亲爱的朋友: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急于想对你说说我的这次奇妙的探险,但我最想和你说一个人——尼摩船长。他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极具吸引力的人物。

尼摩船长是一个完美的科学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艇,利用潜水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他热爱大海,从大海中提取能源。他是一个“复仇天神”。当尼摩船长怀着深仇大恨向没有悬挂国旗的三桅战船撞去时,我看到的是他性格上的暴烈,有时甚至表现为残酷。但在尼摩船长把它撞沉之后,在房间里,他跪在一个妇女和两个小孩的肖像前失声痛哭,久久不愿离去,这也许是他那可怜的妻子和儿女。尼摩船长的难言之隐是我揣测不出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对人类社会的仇恨是有原因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尼摩船长不仅仅是一个“复仇天神”,他还是一位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英勇的斗士,他追求自由、平等。他从海底取得财富支持民族解放事业。他慷慨大方,很仁慈,也很善良。尼摩船长曾奋不顾身地从鲨鱼口中救下采珠人,并给这个可怜人一包珍珠让他维持生计。尼摩船长说:“这个印度人是一个被蹂躏的国家的人民,我的心是向着那个国家的。”

在马那阿尔滩历险中,尼摩船长表现出对人类无私的献身精神。他传奇般的身世和经历给我带来持久而强烈的心灵震撼。在某种非凡的精神炼狱和情感磨砺下,他没有倒下,没有屈服,表现出危机中的勇敢,逆境中的崇高,孤独中的博大,复杂中的纯粹。

尼摩船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传奇。

阿龙纳斯

×月×日

专题三:绘制潜水艇简易图

师:小说中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是什么样子的?是根据什么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以什么为动力?内部构造如何?有什么功能?请你绘制一份“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简易图,标明其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并写一篇简介。然后查找资料,分析这艘科学幻想中的潜水艇和今天的潜水艇有什么异同。

内容链接:

1、我的一切全部取自海洋;他为我发电,电向鹦鹉螺号供热、光和动力,一句话,电给了鹦鹉螺号以生命。(第12章:一切都用电)

2、室内被电光照得如同白昼,光线柔和,一切都显得十分和谐。电光是从装在天花板的涡形装饰中的四个毛玻璃球里发出来的。我怀着赞赏钦佩的心情打量着这间布置精巧的图书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第11章:鹦鹉螺号)

专题三示例:

多媒体展示:

“诺第留斯号”,又称“鹦鹉螺号”,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形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水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电力则是利用海水中的氯化钠取得的,储存在电池里。

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就可以无限期地在海上航行。“诺第留斯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天而不需要浮上海面。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船的武器是船头的钢铁冲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冲角的威力十分巨大。

三、自主阅读推荐

(一)《基地》

1、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美国政府授予他“国家的资源与自然的奇迹”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拓展人类想象力” 上做出的杰出贡献。重要科幻文学作品包括“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和“机器人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基地》等。

2、内容概览

《基地》是“基地系列”的第一本,包含五个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故事,描绘了在遥远的未来,当“银河帝国”步入暮年,即将衰亡之际,以谢顿为首的一群“心理史学家”在帝国边缘建立基地,以保存人类文明,为迎接未来的复兴做准备的初期过程。

3、人物介绍

哈里·谢顿

性格特点

消极悲观、深谋远虑,宁死不屈、富有正义感,平等待人,为朋友挺身而出。

主要事件

用心理史学推论出银河帝国未来的衰亡;制订“谢顿计划”;被流放到端点星;为应对日后的几次基地大危机录下影像,为人们指引方向。

塞佛·哈定

性格特点

胸有城府、目光锐利而深远,是天生的政治家,善于解决问题。

主要事件

发动军事政变;执行“势力均衡”政策;战胜温尼斯摄政王。

侯伯·马洛

性格特点

精明、长于辞令,且有英雄主义气概。

主要事件

奉命调查科瑞尔事件;与科瑞尔订立贸易合约;成为基地领导人。

4、艺术特色

《基地》中阿西莫夫以真切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加进侦探与推理小说的技法,使得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1、作者简介

J·K·罗琳 ,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作家。2010年10月19日罗琳在丹麦欧登塞市举行的仪式上获颁首届安徒生文学奖。代表作为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

2、内容概览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记叙了哈利·波特本应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继续最后一年的学业,但为完成已故校长邓布利多留给他的消灭伏地魔的任务,不得不和好友面对伏地魔及其追随者的围追堵截,隐形遁迹,历尽艰辛,一起寻找并销毁魂器,最终与伏地魔展开惊险的较量并取胜的故事。

3、人物介绍

哈利·波特

性格特点

重视友情,勇敢善良,诚实坚强,有正义感、责任感,敢于牺牲,爱憎分明,敢于同邪恶势力做斗争,有时会冲动逞强、意气用事。

主要事件

逃离女贞路;得到金色飞贼(复活石);潜入魔法部夺走挂坠盒;前往戈德里克山谷;发现格兰芬多宝剑;逃出马尔福庄园并拿到老魔杖;潜入古灵阁拿走赫奇帕奇金杯;找到拉文克劳失踪的冠冕;参与霍格沃茨保卫战;战胜伏地魔。

赫敏·格兰杰

性格特点

天资聪颖、博闻强识、反应敏捷,重视友情,有同情心,有正义感,勇于担当,自尊心强,性格倔强。

主要事件

帮助哈利成功转移;得到《诗翁彼豆故事集》;潜入魔法部;前往戈德里克山谷;发现死亡圣器线索;逃出马尔福庄园;潜入古灵阁;将高尔救出有求必应屋;参与霍格沃茨保卫战。

罗恩·韦斯莱

性格特点

重视友情,勇敢忠诚,心地善良,敢于牺牲,偶尔胆小、不够成熟。

主要事件

帮助哈利成功转移;得到熄灯器;潜入魔法部;捞出格兰芬多宝剑;刺毁挂坠盒;逃出马尔福庄园;潜入古灵阁;进入密室拿到蛇怪毒牙;将高尔救出有求必应屋;参与霍格沃茨保卫战。

阿不思·

邓布利多

性格特点

睿智果敢,平易近人,平等待人,深谋远虑,年轻时迷恋权力。

主要事件

一手安排自己的死亡;保护了德拉科的灵魂;将三个藏有线索的遗物赠予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人,为哈利战胜伏地魔创造更好的条件。

伏地魔

性格特点

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天资聪颖,邪恶无比,不懂得爱为何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痴迷权力,善于把握人的心理和弱点。

主要事件

控制魔法部;追杀哈利·波特;鼓吹巫师纯血论;发动巫师界战争;寻找老魔杖;攻打霍格沃茨;杀死斯内普;在决战中被哈利打败。

5、艺术特色

作者通过塑造虚构的魔法世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人性道德的思考。小说中既通过虚构的魔法世界为人们展现了想象的魅力,又探讨了爱和拯救、忠诚和背叛、善恶共生等话题,并成功塑造了哈利·波特这一英雄形象。

四、课后作业

1、采取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基地》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2、“鹦鹉螺”号后来怎么样了呢?它挣脱了迈尔海峡的大漩流了吗?尼摩艇长还活着吗?他仍旧在海底进行他的可怕的复仇呢,还是在那次大屠杀之后已歇手不干了呢?

    凡尔纳在《神秘岛》中为我们续写了尼摩艇长逃生之后的生活,请发挥你的想象,根据名著的情节以及人物性格发展的可能性,也续写一段故事。

附:板书设计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专题探究课)

专题一:写航海日记

专题二:介绍尼摩船长

专题三:绘制潜水艇简易图

 

附:教学反思

作为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个板块的名著导读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把握《海底两万里》所代表的科幻小说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进行迁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的时候选择了《海底两万里》的短片,在读书交流结束完成任务之后,再给学生播放了海底世界的小视频,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第二,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让学生了解快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采取快速阅读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采取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扣人心弦的场面,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三,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在专题探究中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以“惊险场面震慑我”或“形象的人物吸引我”为主题谈一谈阅读感受,并且把阅读感受通过读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最后,在学习快速阅读的同时,拓展延伸至自主阅读推荐阅读书目,把握文中的精彩情节,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另外还不能忽视阅读后的写作,只有经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以上是我这次阅读的一些感受,我深刻的认识到要做好课外阅读这项工作的艰巨而复杂,在这条道路上我还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加强自己的能力

上一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