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身体的联络员
蔡联娇2023/12/21分类:教学设计
九、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聚焦问题
1.活动:玩游戏——听音乐,抢凳子
师:同学们,玩游戏是我们最喜欢的,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听音乐,抢凳子的游戏。(播放游戏视频)
师:请同学们先看游戏视频。
师:同学们,一个游戏勾起了幼儿时的美好回忆,这个游戏,你还记得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方法?
学生:介绍游戏方法
师:请四位同学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哪位同学愿意?
四位学生玩游戏,其他学生观看游戏
师:请把掌声送给冠军夺主,也送给积极参与游戏的同学。
2.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哪些器官与部位发挥了作用?脑和器官上的神经是怎样配合工作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身体的联络员”。
师板书课题:身体的联络员
(设计意图:以孩子们喜欢的,紧靠主题的游戏导入,很快激发学生进入主题问题的探究与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
1.初步了解神经系统
(1)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关系。
师:先让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
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组成。脑、脊髓够成了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全身各系统器官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我们身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调节完成的。
(2)请个别学生在白板上完成活动:
①神经系统由( ) 、( )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 )所组成。
②总是在不断地( )和( )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 )来完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 )下,互相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师结合系统图小结: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组成。脑、脊髓够成了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板书:神经系统的构成(见板书设计)
(意图:视频的观看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视频能给学生提供更清晰,直观、动感的图像,而这清晰,直观、动感的图像就是学生们的视觉盛宴。用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活动练习题检查对视频内容的学习效果,更具挑战性与趣味性。)
2、探索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活动:做接乒乓球游戏(第1轮)
师:神经系统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游戏来体验神经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1)出示幻灯片,小声读游戏方法:
① 分工。准备乒乓球和纸杯。一人扔球,另一人用纸杯接并记录,默契配合。
② 确定好接球距离为80-100厘米,画好接球线和投球线。
③ 注意填表。一次性把球接入纸杯中且不弹出算有效,接住1次计1分,用“√”表示;接不住打“× ”,并统计第一轮得分。
④ 边游戏边思考:游戏中我们的脑和神经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接球得分统计表如下所示(接住打“√”,没接住打“×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总计 |
第一轮 |
|
|
|
|
|
|
|
|
|
|
|
第二轮 |
|
|
|
|
|
|
|
|
|
|
|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看游戏的操作方法。
学生看完视频,师提醒:①接球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当看到球往你这边投过来时,要灵活去接球。②投球者要稍微把球抛高点。
(3)学生游戏,师巡查提醒:①把握时间。②两人要默契配合。③注意填表。
(4)交流。
师:请把你们的得分告诉大家。
个别学生回答,师记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得分,最高分是?
最高分的小组请举手?
你们获得了最高分,是怎么做的?
能给我们演示一下吗?想不想再比一次?
演示时强调动作要点。
(5)师:我们先练一练,再比一比,要比出水平,赛出风格。请看要求。
出示幻灯片,明确第二轮游戏要求:
① 先反复练习1分后开始
② 不改变接球距离。
③ 记录第二轮得分情况并完成填空。
④ 整理器材,坐回自己位置。
学生分组游戏。
小组汇报结果,交流。
师:这次比赛的最高分是哪一组呢?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两轮的结果,命中率提高了吗?说明反复练习可不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力呢?(完成填空式问答)
(6)讨论:神经系统工作的过程:
师:游戏中哪些器官参与了接球?这些器官各起了什么作用?(眼睛、脑、手)
师:眼睛接受了刺激后如何传到大脑,大脑又是靠什么指挥身体做出反应的?
眼睛接收信息通过( )传递给大脑,大脑接受到信息作出指令并通过( )指挥手运动起来,去把球接住.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神经系统工作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设计一些学生明白易懂的问题,引导与启发学生理解脑与神经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3.了解身体是如何联络的,即身体接受外部刺激时产生反应的过程
师:人体对外部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1) 视频解释神经示意图:请同学们观察神经示意图,红色这根线表示传入神经,负责把信息传到神经中枢;黑色这跟线表示传出神经,负责把指令传递给身体相应的部位;中间像核桃横切面形状的是神经中枢,负责作出指令;上末端是感受器官的神经,主要是感觉外部环境刺激(人体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下末端是身体部位与器官的神经,接到指令作出信息。当感觉器官上的神经感受到外部环境刺激信息时,信息将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收到信息作出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身体相应的部位,身体相应部位做出反应。
总结:人体对外部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五步:人体感觉器官(感受外界刺激)信息→(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给器官→身体相应的器官(做出反应)
(2)举例:当手被仙人掌刺到时,脑和神经又怎样工作呢?
活动:手触碰仙人掌
师:当手被仙人掌刺到时,手作出怎样的反应?此时此刻,脑和神经又怎样工作呢?现在,分小组活动,四个同学为一组。
注意要点:
请小组长来拿仙人掌。要轻轻触碰,小心不要刺伤到手。
出示图片,在这个过程中,脑和神经又怎样工作呢?
(设计意图:衔接上一环节的教学,总结人体对外部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五个步骤。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需要逐层递进的规律。)
(三)研讨:如何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
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
1.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髓;
2.乘车系好安全带;
3.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
4.保持充足睡眠,让大脑休息好。
5.保持心态平衡,不要过于喜怒、悲伤、担忧、恐惊。
6.适当多吃点营养神经的食物,如各种动物脑髓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用讨论与个别汇报的方法了解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进行课堂活动:选出与人体神经系统有关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明白动手、脑、眼的游戏也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知道了:神经系统中脑、脊髓和周围神经是协同工作的。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也是在神经系统的协助下完成的。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是:神经从身体各个部位接受信息传递给脑或脊髓,再将脑和脊髓发出的指令传给身体相应部位,使身体做出不同的反应。我们还知道了,反复训练能够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
(设计意图:总结是对前面所学重要知识点的回顾,主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与知识的积累)
(五)拓展
1.猜一猜是不是所有的人体活动都需要大脑去指挥或控制呢?
请带着疑惑观看视频,在视频中找到答案。
2.课后拓展
关于神经系统的知识无边无际,课后请同学们去有关的书籍、网站、APP软件查找, 了解更多神经系统的知识,制作一份保护神经系统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环节中的视频观看是对学生进行课后学习的启发,课后拓展是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知识的延续,让学生懂得更多的学习方法。)
十、板书设计
5身体的“联络员”
中枢神经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
工作过程: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保护神经系统
十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安排了五个环节:(一)游戏导入,聚焦问题;(二)探索神经系统如何工作;(三)了解神经系统如何联络(四)如何保护神经系统(五)课堂总结;(六)拓展。
第一环节以孩子们喜欢的,紧靠主题的游戏导入,很快激发学生进入主题问题的探究与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通过比赛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神经系统工作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设计一些学生明白易懂的问题,引导与启发学生理解脑与神经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第三环节是衔接上一环节的教学,总结人体对外部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五个步骤。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需要逐层递进的规律。)
第四环节主要用讨论与个别汇报的方法了解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五个环节的教学总结前面所有重要知识点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与学会总结知识的能力。
第六个环节中的视频观看是对学生进行课后学习的启发,课后拓展的作业布置是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知识的延续,让学生懂得有关的书籍、网站、APP软件也是学习路径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研究精神。
五个教学环节围绕神经系统这个知识点展开活动,环环相扣,五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的设计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整个课堂教学进展得很顺畅,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因为内容比较抽象,少部分学生对描述神经系统如何工作不够流畅,需要引导才能完整描述。有待课后需要反思、改进的地方。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