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郭跃丹2024/10/30分类: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望嵩小学 郭跃丹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情节, 概括文章内容。
2.感知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主旨。
3 .总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简评: 目标最后表述为“学习目标”,每一条目标都要包含有行为主体 (默认为学生)、行 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结果。如第一条: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抓主要事件梳理文章 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另外,目标的提炼要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匹配,与课文内容匹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 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 、动作等细节描写, 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 、舍己 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主要学习活动,应该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方法(抓住人物动作、 神态、语言) 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这是略读课文, 重点在学生如何自主的学, 不是教师 的教 。 整个学习过程设计, 重点有点偏了。】
一 、 情境导入
(1) 播放视频《金色的鱼钩》, 揭示课题。
(2) 了解长征历程, 理解写作背景。
二 、 学习课文
(一) 扫清字词 1.默读课文 。 遇到注音的词语, 读 2 遍。 2. 出示生字词
huò k ē xié kuài
和着 青稞面 威胁 碗筷
t áng ěr liǎn ch ā n
搪瓷碗 鱼饵 收敛 搀扶
yǎn y ē
奄奄一息 抽噎
(1) 读一遍生字词
(2) 着重指导读音:和(huò) 着 抽噎(yē)
(2) 理解词语:合不拢眼 、 支吾 、 奄奄一息
(二) 梳理文章情节, 概括文章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
(1) 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本文的故事情境, 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用自己的话
来简述每个部分讲什么?
2.梳理出主要事件。
(1) 浏览, 圈关键词。
①出示: 老班长带着三个年轻的小战士走出草地用了多少天? 选择:
A 、 半个月
B 、 20 天
C 、 35 天以上
②看第3 节, 圈出 “不到半个月”。
③继续浏览, 圈出其它表示时间的词, 算出走草地时间。
(2) 跳读, 圈关键词。
①主要写了4 天的事情, 看第4 节圈出 “一天”。
②跳着读, 圈出其它3 个类似的关键词。
③4 天 4 件事, 分别是: 鱼汤充饥; 发现秘密; 命令喝汤; 临终叮嘱。
④默读这4 件事。
(三) 感知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主旨。
1.聚焦主要事件, 思考: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 最让你 感动的是什么? 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在感受深的地方画批注。
2. 读第 8 节。
(1) 默读 “发现秘密”(6— 19 节)。
(2) 听录音读第 8 节, 1 遍。
(3) 像录音那样读 2 遍。
读句子——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嚼了一会儿, 就 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4) 课堂训练
我不信, 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 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 啊! 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 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嚼了一会儿, 就皱紧眉头硬咽下 去 。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失声喊起来:“老班长, 你怎么 ……”
选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描写, 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 的品质。
3 .读第 21 节。
(1) 默读 “命令喝汤”(20—22 节)。
(2) 自由读第 21 节, 1 遍。
(3) 听录音读 21 节, 1 遍。
(4) 跟着录音读 21 节, 2 遍。
看到老班长的笑, 我是怎么也吃不下的——再读 21 节。
我们吃完了鱼汤, 老班长又笑了——再读 21 节。
(5) 课堂训练
我端起搪瓷碗, 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 也端 着碗不往嘴边送 。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 收敛了笑容, 眉头拧成了疙瘩 。 他说:“怎么了, 吃 不下?要是不吃, 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 同志们, 为了革命, 你们必须吃下去 。 小梁, 你不 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 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 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我悄悄背转身, 擦擦眼睛, 大口 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 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是 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沉重极了。
①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 意思只有我知道。”这句话中的 “意思”指的是什么?如果不会, 请你再读一读 11、 18 节。
②用波浪线画出与加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③当看到老班长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时,“我”的心里为什么沉重极了? 4 .读 28 节。
|
(1) 默读 “临终叮嘱”(23—34 节)。
(2) 听录音读第 28 节, 1 遍。
(3) 像录音那样读第 28 节, 2 遍。
读句子——小梁, 别浪费东西了 。我 ……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 吃完了一 定要走出去!
临终想的是别人! ——再次默读28 节!
(4) 课堂训练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 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头一句话就说:“小梁, 别浪费东西了 。 我 ……我不行啦 。 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 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①老班长说的浪费是指
② “ 二 十 多 里 路 ” 说 明
|
, 从 中 你 感 受
5.文中还有几个地方体现了班长尽职尽责的品质, 如: 第 3 、 4 、 5 、 13 、 15 都有, 这里可 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作为班长,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想法设法照顾好三个小同志, 确保能 走出草地,这就是尽职尽责(还可以结合现在抗击疫情的各个岗位的人是怎样尽职尽责地工 作, 让疫情得到控制, 人民的生命得到安全的保障)。 通过这里再提升一下, 老班长的形象 是不是更高大了, 对后面理解金色的鱼钩也起到铺垫的作用。
6.小结: 通过老班长动作 、神态 、语言的描写, 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 忠于革命的 高尚品质。
(四) 小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1.你认为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本身是金色的吗? 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 直
到最后一段才写到 “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 并以 “金色的鱼钩”为题, 对此, 你怎么理 解呢?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金色的鱼钩》, 能不能改成《老班长》、《无名英雄老班长》或者是《不 畏牺牲的老班长》 等等, 为什么? 说一说你的理由。
3 .学了这篇文章, 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启发?
回归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关注外貌 、 神态 、 言行的描写, 体会人物品质 。 这也是小说 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 虽是小说, 但在长征途中却真实 发生了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 引出推荐阅读。
三 、 主题推荐阅读
1. 《草地夜行》
2. 《倔强的小红军》
3 . 《丰碑》
【简评: 主要学习活动, 应该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方法 (抓住人 物动作 、 神态 、 语言) 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 。 这是略读课文, 重点在学生如何自主的学, 不是教师的教 。 整个学习过程设计, 重点稍偏了。】
四 、 布置作业
学习了本文拟题的技巧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写在此次新冠肺炎抗疫战争中你印象最深刻 的一个人 (可以是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 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无私 奉献的人。)
上一篇: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