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冀海燕2024/8/13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情感】: 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难点】: 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法与学法思路: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呢?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兴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入——阅读——品评——拓展
学法:搜索整合——归纳复述——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拓展反思
教学过程
一、读诗激趣、导人。
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1: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何以见得?
明: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
2: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蛋……)
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
二 作者简介:谁能帮老师介绍一下汪曾祺吗?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2003年被评为国家优秀短篇小说。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能否把文章的题目改为:家乡的端午节
讨论明确:
文章分别写: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文章的思路是 :端午,鸭蛋,端午的鸭蛋。所以不能。
2: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过渡:那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
讨论明确:外地一样的: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
喝雄黄酒”
较为独特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两种。
作者特别钟情的: 吃玩端午的鸭蛋
老师小结:八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其中作者对鸭蛋更是情有独钟,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它能更作者带来怎样不一样的快乐呢?
3:请听2-5段的录音,完成下列问题
⑴:请以:好一个____________的高邮鸭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句式说一段话来感受一下作者的赞美与自豪之情(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可小组合作,组长发言)
⑵:端午的鸭蛋有趣在哪里?
明确:(1)
① 名声远播 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
② 与众不同 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
③ 令人惊喜 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老品牌”、“老字号” ) 连200多年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
⑤质细而油多 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
⑥吃法多样 除了“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竟然可以和豆腐炒着吃
⑦色彩鲜艳 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过渡: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
明确(2)如: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4:那么,作者是带着赞美,自豪,怀恋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过渡:那么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本文的语言。
四: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有人说:汪曾祺的语言如同水中磨洗过的白石子,干净圆润清清爽爽。他的语言魅力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汪曾祺能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刚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一种新文体。豪华落尽见真淳。轻盈流丽,小巧精致,如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滑而不腻。令人一读之下而悠然神往。汪曾祺那信马由缰干净利索的文字,淡而有味,飘而不散,有初发芙蓉之美,可谓俗极,雅极,炉火纯青。
轻声朗读课文2-5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汪曾祺行文的语言特色。
讨论明确:
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指导:善于用短句,一句一断,给人一种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一句话,字数少,阅读就不会有急促的感觉。相反,感觉会很平缓,悠闲。加上与长句的交叉运用,从而产生一种和谐回旋的美感。真正有一种平淡而有诗意的感觉。
追问:读加以体会。
改变句式再次朗读体会
补充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就出了名
2: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指导:均是十分朴素的大白话,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且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补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因为他乡听到乡音,让人感到特别的亲切。
3: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指导: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追问:我们能去掉吗(亲切,自豪)
有嫌家乡穷吗?
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补充今日高邮的情况。
4: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指导: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追问; “曾经沧海难为水”什么意思?
补充这首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亡妻写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元稹《离思诗》五首绝句中的第四首。也为悼念亡妻蕙丛而作。短短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忠贞不二的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成为千古名句。此诗虽为爱情诗篇,却不庸俗艳丽,深沉执着,感人至深,实为爱情悼亡诗中的上乘。 元稹这首诗是描写自己对过去情人的痴情迷恋,难以忘怀。即使再美丽的女子,在他眼中看起来,也比不上他心目中的那位意中人,就象经历过沧海水、巫山云的人不在以其他地方的水云为“?”一样。如此痴情刻骨的诗句出自曾对贵族小姐始乱终弃的元稹手中,这向我们表明了为人与为文并不是合一的。
学着古人读文言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5: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指导: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6: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指导:善于运用语言“造型”。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追问:读好“吱”不用读用演
你喜欢哪种吃法?
小结:一个“吱”给人感觉:美味可口,垂涎欲滴。看来吃鸭蛋也是有讲究的,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情趣。(俗中见雅)
7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指导:1:平淡而有味。生活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其中家乡的分量永远是最重的。诗意的轻松中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无限的热爱。
2: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这没有生活的实际是写不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用?号
淡青与白有什么区别吗?
补充淡青与白的的区别。
10: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指导:“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追问:读进一步感受
小结:汪曾祺先生真的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诚如他自己所言,他语言追求的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而在本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作者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轻声朗读2-3段,再次品味一位汪曾祺先生的语言魅力。
五:拓展延伸
过渡:家乡的鸭蛋确实很好,但童年的生活更让人怀念。故乡的水土更难以忘怀,端午的风情更让人留念。汪曾祺正是写下了这种对传统节日,传统民俗,传统文化,既往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可惜的是许多民俗风情已经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那同学们写一写新疆的美食,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新疆吧。
六:课后反思
虽然在备课时经过了精心准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
一、在主题情感的挖掘上不够到位,还要加强朗读教学。
我对“为什么以端午的鸭蛋为题”这个整体感知的部分把握不够,为了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未让学生很好的展开讨论,感受不够深入。在分析体味语言时,有些同学的发言未尽,也是轻轻点过,未让学生畅所欲言,挖得不够深。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二、在知识点的归纳上、在板书的设计上缺乏完整性。
板书的得出比较急,不够自然,应该因势利导,而且板书过分注重情感的表述,整体性不够。同时,在学生品析完语言后,未能做及时完整的归纳,知识点的体现也不够系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重视。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本着这一原则,我在设计《端午的鸭蛋》这课时,也是以此为出发点的,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设妙问,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准确,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在语文组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基本上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同时也有很多的收获,也更加深了对于新课标的理解,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我想,自己平时还应多学习,多积累,争取在新课改中努力创新,进一步实现新课标的精神。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