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杠杆的平衡条件

邓梓昌2023/6/13分类:教学设计

学习主题

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科

初中物理

年级

时长

40或45分钟

背景

分析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杠杆及杠杆五要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而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学习

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问题

框架

激发物理兴趣,形成探究思维,有小组合作意识.

方法

策略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学习要求

 

杠杆在动力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称为杠杆的平衡状态.

支撑材料

仅说明支撑材料名称、格式及用途,具体材料以附件提交。如无支撑材料,可删去。

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杠杆的平衡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答:猜想假设:类似于二力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能存在某些数学运算相等的关系.

实验设计: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多次调节钩码个数及位置,使杠杆平衡,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如图乙所示).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实验数据:

次数

动力F1/N

阻力F2/N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1

0.5

1.0

0.2

0.1

2

1.5

1.0

0.2

0.3

3

2.0

4.0

0.2

0.1

数据分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恰好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实验结论: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例题 杠杆平衡时,动力F1的大小为10牛,动力臂l10.2米,阻力臂l20.5米.求阻力F2的大小.

解答 由题意可知,F110 Nl10.2 ml20.5 m,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1l1F2l2

F2l2(l1)F1

F20.5 m(0.2 m)×10 N4 N.

 

 

支撑材料

铁架台、杠杆演示尺、10个钩码

板书设计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作:F1l1F2l2

 

 

评价设计

教师演示,学生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出写作公示

课后作业(活动)

活动目标

作业(活动)要求

 

如图所示,用一根自重可以忽略不计的撬棒撬动石块.若撬棒C点受到石块的压力是1 500 N,且AB1.5 mBC0.3 mCD0.2 m,则要撬动该石块所用的力最小应为( D )

A500 N B300 N

C200 N D150 N

 

支撑材料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