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切线长定理和三角形内切圆

宁一洪2023/6/12分类:教学设计

切线长定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切线长定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

执教者

宁一洪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授课类型

必修课

学时

1学时

选用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切线长定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是生活、工作中随时可见的平面图形,如火车铁轨转弯时,要注意怎样不会脱离轨道,挖掘教材的内蕴妙处,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激励感官认知,数学来源生活,服务生活,那么,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切线长的定义,掌握切线长定理,并利用它进行有关的计算,而且能使学生经历感知教学,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领悟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思想方法,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严谨朴实态度,通过数学图形美,提高学生的美育。

二、学情分析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解题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了解数学的价值,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2.理解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熟练掌握它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的内切圆的过程,掌握切线长及其定理。

情感与态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理解切线长定理,熟练掌握它的应用。

难点:切线长定理的导出及其证明和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分分步进行,教学设计内容主要由七个教学活动组成:

活动1:活动准备,观看立体图形投影图片。课前呈现情景,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去思考,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2:实例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3:利用课件介绍《斜二测画法》规则和步骤,线段平移,动感闪耀,强化位置关系。

活动4: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画出常用的一些空间图形 。

活动5:小组讨论,使用三角形平移线段,用圆规截取线段,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活动6: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积极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会欣赏生活的美的能力。

活动7: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六、教学手段选用与环境设计(或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课件可活动的桌椅(便于学生分组学习)、白板、油性笔若干

七、教学过程


如图,AB是⊙O的切线,切点为BAOBC,∠A=30°,则:

(1)ABO=___°,∠BOE=___°;

(2)BD=___BE=___,∠BOE=____.

画一画

1.如何过⊙O外一点P画出⊙O的切线?

2.这样的切线能画出几条?

如图,过圆外一点P有两条直线PAPB

分别与⊙O相切.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

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

圆的切线长.

切线与切线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切线是一条与圆相切的直线;

2.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

探究

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在半透明的纸上画出这个图形,沿着直线PO将图形对折,图中的PA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

如图,连接OAOB.

PAPB是⊙O的两条切线

   

OAAPOBBP

OA=OBOP=OP

   

RtAOPRtBOP (HL)

   

PA=PB,∠APO=BPO

由此得到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定理应用格式:

PAPB分别切⊙OAB

PA=PB,∠APO=BPO.

切线长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新的方法

思考

如图是一块三角形的铁皮,如何在它上面截下一块圆形的用料,并且使截下来的圆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切?

如图,分别作出∠B、∠C的平分线BMCN,设它们相交于点I,那么点IABBCCA的距离都相等.以点I为圆心,点IBC的距离ID为半径作圆,则⊙I与△ABC的三条边都相切,圆I就是所求作的圆.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2如图,△ABC的内切圆⊙O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9BC=14CA=13.AFBDCE的长.

解:设AF=x,则AE=xCD=CE=AC-AE=13-xBD=BF=AB-AF=9-x

BD+CD=BC,可得(13-x)+(9-x)=14

解得 x=4

因此 AF=4BD=5CE=9

练习

1.如图,△ABC中,∠ABC=50°,∠ACB=75°,点O是△ABC内心.求∠BOC的度数.

解:∵ 点O是△ABC的内心

OBOC分别平分∠ABC、∠ACB

∴ ∠OBC=ABC=×50°=25°

OCB=ACB=×75°=37.5°

∴ ∠BOC=180°-OBC-OCB=180°-25°-37.5°=117.5°

2.ABC的内切圆半径为r,△ABC的周长为l,求△ABC的面积.

解:如图,设△ABC的内心为O,连接OAOBOC,则点OABBCAC的距离为r.

SABC=SAOB+SBOC+SAOC

       =×AB×r+×BC×r+×AC×r

       =×(AB+BC+AC)×r

       =lr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八、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用切线长定理可解决有关求角度、周长的问题. 明确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