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亲子情感加油站》
唐婷2025/7/11分类: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亲子情感是幼儿安全感与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本活动以 “搭建亲子情感桥梁” 为核心,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互动,让孩子在与家长的协作中感受爱、学会表达爱,同时帮助家长更敏锐地捕捉孩子的情感需求,强化亲子间的心灵联结。
二、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与家长共同活动的快乐,增强 “被爱” 与 “爱家人” 的情感体验;引导家长感受孩子的细腻情感,激发主动陪伴的意识。
能力目标:鼓励幼儿用语言(如 “妈妈,我喜欢你”)、动作(如拥抱、牵手)等方式表达情感;提升家长与幼儿的互动默契,学会用孩子易懂的方式回应爱。
材料准备:
情感表达道具:爱心贴纸、彩色便签纸(用于写 / 画 “爱的留言”)、毛绒玩具(作为 “情感传递使者”)。
互动游戏材料:亲子合作拼图(每对亲子一套,图案为 “全家福” 或 “亲子互动场景”)、眼罩(用于 “信任游戏”)、背景音乐(温馨的纯音乐,如《卡农》钢琴版)。
记录工具:相机(拍摄亲子互动瞬间)、空白画册(制作 “亲子情感纪念册”)。
环境布置:将教室划分为 “情感表达区”(摆放便签墙、留言箱)、“互动游戏区”(铺设地垫,摆放拼图等材料)、“故事分享角”(放置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我妈妈》),整体氛围以暖色调为主,营造温馨、放松的氛围。
四、活动流程
(一)暖场导入:“爱的抱抱” 破冰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今天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和我们一起玩,先给爸爸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吧!抱的时候可以在他们耳边说一句你喜欢的话哦。”
亲子自由拥抱,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表达(如 “刚刚乐乐抱着妈妈说‘妈妈,我想你了’,妈妈笑得好开心呀”)。
教师小结:“原来一个拥抱、一句话,就能让我们心里暖暖的,这就是‘爱’的感觉呀。”
(二)情感表达:“爱的留言板”
“我眼中的家人” 绘画:给幼儿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他们画出 “最喜欢和爸爸妈妈做的一件事”(如 “和爸爸踢足球”“妈妈给我讲故事”),家长在一旁陪伴,不催促、不指导,仅在孩子主动求助时提供帮助(如 “你想画太阳吗?妈妈可以和你一起选黄色的笔”)。
“爱的留言” 分享:幼儿完成绘画后,教师邀请愿意分享的幼儿展示作品,并用简单的话描述(如 “这是我和妈妈摘草莓,妈妈给我买了红色的草莓”),家长根据孩子的描述,在便签纸上写下回应(如 “妈妈也记得和你摘草莓的日子,你的笑声比草莓还甜”),并和孩子一起贴在 “爱的留言墙” 上。
教师引导:“看,这面墙上贴满了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的爱,每一句话、每一幅画都是甜甜的。”
(三)互动游戏:“信任与合作” 挑战
“亲子拼图大作战”:每对亲子领取一套拼图,教师说明规则:“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把拼图拼完整,拼的时候可以商量‘你拼这里,我拼那里’,看看哪组最快完成。”
教师观察要点:家长是否尊重孩子的想法(如孩子想先拼边缘,家长是否耐心配合)、幼儿是否主动与家长沟通(如 “爸爸,这块应该放哪里呀”)。
完成后,教师请 1-2 对亲子分享:“你们刚才是怎么合作的呀?”(引导家长说 “我听宝宝说先拼大树,我们就一起找带绿色的拼图”)。
“蒙眼找宝宝” 信任游戏:家长戴上眼罩,教师将幼儿排成一队,让家长通过触摸幼儿的手、衣服等特征,找到自己的孩子。找到后,家长摘下眼罩,幼儿给家长一个拥抱。
教师引导家长感受:“刚才摸宝宝的手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其实宝宝每天也在感受爸爸妈妈的爱,就像你们能认出他们一样。”
(四)故事升华:“爱的绘本共读”
教师朗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请家长和孩子模仿书中的动作(如小兔子张开手臂说 “我爱你有这么多”,大兔子也张开手臂回应)。
延伸互动:“现在请小朋友像小兔子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爸爸妈妈‘你有多爱他们’,可以比一比、跳一跳,也可以抱一抱。”
家长回应时,教师引导用具体的方式(如 “妈妈对你的爱,比幼儿园的滑梯还要长”“爸爸对你的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让孩子通过具象的比喻理解 “爱有很多种样子”。
(五)结束环节:“情感纪念册” 启动(3 分钟)
教师展示刚才拍摄的亲子互动照片(如拥抱、拼图、分享的瞬间),说:“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了很多游戏,这些开心的时刻要记下来哦。”
给每对亲子发放空白画册,作为 “亲子情感纪念册”,教师说明:“以后你们在家有开心的事,也可以画下来贴在这里,下次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
集体合影:“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手拉手,我们拍一张‘爱的大合照’,把今天的快乐永远留住。”
五、活动延伸
家庭任务:鼓励家长和孩子每天做一件 “爱的小事”(如睡前互相说 “晚安”、出门前拥抱一下),并在纪念册中记录(孩子画,家长写日期),每周在班级 “情感分享会” 上交流。
对幼儿:不强迫内向的幼儿分享或参与游戏,允许他们先观察,用 “你想试试吗?老师可以陪你” 鼓励他们逐步融入;及时肯定幼儿的情感表达,如 “你刚才帮爸爸递拼图,这也是爱爸爸的样子呀”。
对家长:提前发放 “温馨提示”,告知家长 “活动中请多听孩子说,少指挥孩子做”;活动中若发现家长过度干预(如 “你这样拼不对,应该先拼这里”),教师可轻声提醒:“宝宝有自己的想法呢,我们看看他想怎么拼好不好?”
安全与氛围:确保游戏材料安全(如拼图无尖锐边角),播放音乐时控制音量,让亲子能轻松交流,避免嘈杂影响情感互动。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 “表达 — 互动 — 共鸣” 的递进式设计,让亲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流露情感。后续可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游戏难度(如拼图图案可根据幼儿年龄选择简单或复杂款),并增加 “祖辈参与” 的场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核心是让幼儿园真正成为亲子情感的 “催化剂”,让爱在日常互动中自然生长。
亲子情感是幼儿安全感与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本活动以 “搭建亲子情感桥梁” 为核心,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互动,让孩子在与家长的协作中感受爱、学会表达爱,同时帮助家长更敏锐地捕捉孩子的情感需求,强化亲子间的心灵联结。
二、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与家长共同活动的快乐,增强 “被爱” 与 “爱家人” 的情感体验;引导家长感受孩子的细腻情感,激发主动陪伴的意识。
能力目标:鼓励幼儿用语言(如 “妈妈,我喜欢你”)、动作(如拥抱、牵手)等方式表达情感;提升家长与幼儿的互动默契,学会用孩子易懂的方式回应爱。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 “家人的陪伴很温暖”,理解简单的情感表达形式;帮助家长了解 “高质量陪伴” 的核心是 “关注孩子的感受” 而非 “完成任务”。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 “家人的陪伴很温暖”,理解简单的情感表达形式;帮助家长了解 “高质量陪伴” 的核心是 “关注孩子的感受” 而非 “完成任务”。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如 “妈妈,我喜欢你”)、动作(如拥抱、牵手)等方式表达情感;提升家长与幼儿的互动默契,学会用孩子易懂的方式回应爱。
三、活动准备材料准备:
情感表达道具:爱心贴纸、彩色便签纸(用于写 / 画 “爱的留言”)、毛绒玩具(作为 “情感传递使者”)。
互动游戏材料:亲子合作拼图(每对亲子一套,图案为 “全家福” 或 “亲子互动场景”)、眼罩(用于 “信任游戏”)、背景音乐(温馨的纯音乐,如《卡农》钢琴版)。
记录工具:相机(拍摄亲子互动瞬间)、空白画册(制作 “亲子情感纪念册”)。
环境布置:将教室划分为 “情感表达区”(摆放便签墙、留言箱)、“互动游戏区”(铺设地垫,摆放拼图等材料)、“故事分享角”(放置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我妈妈》),整体氛围以暖色调为主,营造温馨、放松的氛围。
四、活动流程
(一)暖场导入:“爱的抱抱” 破冰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今天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和我们一起玩,先给爸爸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吧!抱的时候可以在他们耳边说一句你喜欢的话哦。”
亲子自由拥抱,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表达(如 “刚刚乐乐抱着妈妈说‘妈妈,我想你了’,妈妈笑得好开心呀”)。
教师小结:“原来一个拥抱、一句话,就能让我们心里暖暖的,这就是‘爱’的感觉呀。”
(二)情感表达:“爱的留言板”
“我眼中的家人” 绘画:给幼儿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他们画出 “最喜欢和爸爸妈妈做的一件事”(如 “和爸爸踢足球”“妈妈给我讲故事”),家长在一旁陪伴,不催促、不指导,仅在孩子主动求助时提供帮助(如 “你想画太阳吗?妈妈可以和你一起选黄色的笔”)。
“爱的留言” 分享:幼儿完成绘画后,教师邀请愿意分享的幼儿展示作品,并用简单的话描述(如 “这是我和妈妈摘草莓,妈妈给我买了红色的草莓”),家长根据孩子的描述,在便签纸上写下回应(如 “妈妈也记得和你摘草莓的日子,你的笑声比草莓还甜”),并和孩子一起贴在 “爱的留言墙” 上。
教师引导:“看,这面墙上贴满了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的爱,每一句话、每一幅画都是甜甜的。”
(三)互动游戏:“信任与合作” 挑战
“亲子拼图大作战”:每对亲子领取一套拼图,教师说明规则:“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把拼图拼完整,拼的时候可以商量‘你拼这里,我拼那里’,看看哪组最快完成。”
教师观察要点:家长是否尊重孩子的想法(如孩子想先拼边缘,家长是否耐心配合)、幼儿是否主动与家长沟通(如 “爸爸,这块应该放哪里呀”)。
完成后,教师请 1-2 对亲子分享:“你们刚才是怎么合作的呀?”(引导家长说 “我听宝宝说先拼大树,我们就一起找带绿色的拼图”)。
“蒙眼找宝宝” 信任游戏:家长戴上眼罩,教师将幼儿排成一队,让家长通过触摸幼儿的手、衣服等特征,找到自己的孩子。找到后,家长摘下眼罩,幼儿给家长一个拥抱。
教师引导家长感受:“刚才摸宝宝的手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其实宝宝每天也在感受爸爸妈妈的爱,就像你们能认出他们一样。”
(四)故事升华:“爱的绘本共读”
教师朗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请家长和孩子模仿书中的动作(如小兔子张开手臂说 “我爱你有这么多”,大兔子也张开手臂回应)。
延伸互动:“现在请小朋友像小兔子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爸爸妈妈‘你有多爱他们’,可以比一比、跳一跳,也可以抱一抱。”
家长回应时,教师引导用具体的方式(如 “妈妈对你的爱,比幼儿园的滑梯还要长”“爸爸对你的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让孩子通过具象的比喻理解 “爱有很多种样子”。
(五)结束环节:“情感纪念册” 启动(3 分钟)
教师展示刚才拍摄的亲子互动照片(如拥抱、拼图、分享的瞬间),说:“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了很多游戏,这些开心的时刻要记下来哦。”
给每对亲子发放空白画册,作为 “亲子情感纪念册”,教师说明:“以后你们在家有开心的事,也可以画下来贴在这里,下次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
集体合影:“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手拉手,我们拍一张‘爱的大合照’,把今天的快乐永远留住。”
五、活动延伸
家庭任务:鼓励家长和孩子每天做一件 “爱的小事”(如睡前互相说 “晚安”、出门前拥抱一下),并在纪念册中记录(孩子画,家长写日期),每周在班级 “情感分享会” 上交流。
班级互动:将 “爱的留言墙” 长期保留,幼儿随时可以写下 / 画出想对家人说的话,教师定期拍照发给家长。
对幼儿:不强迫内向的幼儿分享或参与游戏,允许他们先观察,用 “你想试试吗?老师可以陪你” 鼓励他们逐步融入;及时肯定幼儿的情感表达,如 “你刚才帮爸爸递拼图,这也是爱爸爸的样子呀”。
对家长:提前发放 “温馨提示”,告知家长 “活动中请多听孩子说,少指挥孩子做”;活动中若发现家长过度干预(如 “你这样拼不对,应该先拼这里”),教师可轻声提醒:“宝宝有自己的想法呢,我们看看他想怎么拼好不好?”
安全与氛围:确保游戏材料安全(如拼图无尖锐边角),播放音乐时控制音量,让亲子能轻松交流,避免嘈杂影响情感互动。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 “表达 — 互动 — 共鸣” 的递进式设计,让亲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流露情感。后续可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游戏难度(如拼图图案可根据幼儿年龄选择简单或复杂款),并增加 “祖辈参与” 的场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核心是让幼儿园真正成为亲子情感的 “催化剂”,让爱在日常互动中自然生长。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