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松鼠教学设计
李丹萍2024/11/11分类: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教师: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学生: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教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
学生:是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体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说明的写法。
1.教师:默读课文,关注描写松鼠外形特点的句子,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觉有趣,为什么。
预设:
学生1:作者形容松鼠“面容清秀”,就像在写他的一位朋友。
学生2:松鼠可以躲在自己的尾巴底下歇凉,让我仿佛看到了松鼠小巧可爱的样子。
2.教师:作者抓住松鼠尾巴独有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像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能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事物。这是写说明性文章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
(二)探究二:学习作者有序的表达方法。
1.教师: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聚焦松鼠搭窝的过程,说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教师:松鼠搭窝的步骤还真不少,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的?你发现了哪些表达的秘密?
学生:作者运用了“先……再……然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
3.再读第4自然段,关注松鼠搭窝时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外形,课文采用的是抓住特点具体说明的写法。
2.合作交流,体会不同。
(1)学生自读第二、三个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教师提出要求:找出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内容,讨论二者在表达上的不同。
(3)两人配合进行汇报。可以一人读课后题中的例句,另一人读课文中的相应内容;一人说表达上的不同,另一人进行补充。
预设:
学生1:第二个句子,语言简洁严谨,从选址、所用材料、窝的大小三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窝,还运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窝的大小。课文第4自然段详细描述了松鼠搭窝的过程以及窝口的独特设计,细致生动,富有趣味,表现了松鼠的聪明、能干。
学生2:第三个句子,简要提供了松鼠换毛的季节、产仔等信息。课文第5自然段讲到了松鼠毛发的颜色以及它们是如何梳理毛发的,形象生动,表现出了松鼠爱干净的生活习惯。
3.小组讨论:《太阳》一文和我们刚刚学习的《松鼠》一文,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
学生1:《太阳》这篇文章的语言平实,《松鼠》一文的语言生动活泼。
学生2:《太阳》在表达上用了很多的说明方法来对太阳进行说明,《松鼠》是抓住了松鼠的特点来进行具体描述。
二.课堂小结
说明性文章能提供准确、清楚的信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它的语言风格既可以像《太阳》一样平实,也可以像《松鼠》一样活泼,还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内容一样简洁明了。
(三)探究三:对比阅读,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三.作业布置
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
1.教师:读课后第二题中的第一个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说说有什么不同。
预设:
学生1:课后题中的句子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语言简洁明了,用词准确、严谨;课文中的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学生2:第一个例句用了具体的数字介绍松鼠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