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常见的酸和碱
剡强2025/7/16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
常见的酸和碱 |
||||||
学科 |
初中化学 |
年级 |
九年级 |
时长 |
1课时 |
||
教学背景分析 |
“常见的酸和碱”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的重要课题。它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无机化学的重要内容。本课题不仅为后续的碱盐学习打下基础,还完善了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是学生理解化学世界的重要一环。本课题包括三部分内容: 认识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作用的性质,初步展示它们的不同特性;从具体的酸和碱的性质入手,简单归纳酸和碱的共性;初步从微观角度解释酸和碱具有共性的原因。 |
||||||
教学目标 |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3、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5、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
||||||
教学方式与策略 |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动画等),可以直观展示酸碱的微观结构和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可以提出“如何区分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等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等问题。 |
||||||
教学活动设计 |
活动内容 |
活动意图 |
时间分配 |
||||
一、提问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 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 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 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
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
5分钟 |
|||||
二、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 通过上述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想法? 有一些花可作指示剂,如牵牛花、蝴蝶兰花、玫瑰、紫甘蓝。 |
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下面我们重点探讨几种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
15分钟 |
|||||
三、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2盐酸与硫酸的用途,并熟记它们的主要用途。 请同学们完成P53实验10-3并作好实验记录。 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师先演示P53实验10-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教师再按图10-6演示实验,强调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时导致的危害。学生作好记录。 |
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即脱水性),因此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弄到皮肤和衣服上;其次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非碱性气体的干燥剂。
|
15分钟 |
|||||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酸碱指示剂,熟悉了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规律,并能利用这一点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另外了解了几种常见酸的性质与用途。
|
|
10分钟 |
|||||
板书设计 |
常见的酸和碱 |
||||||
教学特色与反思 |
1. 知识点掌握情况 基础概念理解:检查学生对酸、碱、pH值、中和反应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通过课堂提问、随堂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是否能准确区分酸碱,理解pH值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酸碱性质的掌握:考察学生是否能用酸碱的通性(如酸的五个通性、碱的四个通性)来解释具体化学反应,并预测反应产物。 2. 教学方法与策略 实验教学:反思实验教学的效果,如酸碱指示剂的使用、酸碱中和滴定等实验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有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酸碱性质。考虑是否可以增加更多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理解。 理论讲授与多媒体辅助:评估多媒体(如PPT、视频、动画)在解释抽象概念(如酸碱电离、离子反应)时的作用。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课件内容,使其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互动与讨论:回顾课堂互动情况,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考虑如何设计更多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3. 学生差异与个性化教学 关注个体差异:反思是否关注到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指导和帮助。考虑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任务。 兴趣激发: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酸碱知识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通过分享实际案例、组织课外探究活动等方式实现。 4. 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式多样性:反思评估方式是否多样,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是否还采用了口头报告、实验操作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考虑如何使评估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反馈:评估是否给予学生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改进方向。考虑建立更高效的反馈机制,如定期的一对一辅导、小组反馈会议等。 5. 持续改进与创新 定期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同时,鼓励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借鉴。 关注化学教育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探索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可能性,如虚拟实验室、在线互动平台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