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神州瑶
吴华2024/7/7分类: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部编版《神州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板块一 音乐渲染,切入主题
1.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三字经》,配音乐。
2.《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蒙学读本,语言简练,有韵律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采用“三字经”的形式写成的一篇童谣。(板书:神州谣)齐读课题。
3.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并播放音乐《大中国》。提问: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雄鸡)
4.了解中国地图,知道祖国的名字。提问:祖国除了叫“中国”外,还可以称作什么?(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九州、中华)
(1)教师介绍中国其他名字的来历。
(2)全班再次齐读表示中国名称的词语。
5.学习“州”字。
(1)用溯源法识记“州”字。(课件出示“州”的宇源)
(2)动画展示汉字“州”的字形演变。指导学生理解有河流从“川”字的间隙流过,中间沙石渐渐堆积,形成有三点的“州”字。“州”的三点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3)小结:像这样与表示的意思在形状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字吗?
(4)根据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5)指导书写“州”。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课件田字格中出示“州”字)
(6)学生先观察,再说书写要点:第二笔是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稍长。“州”的第一个点是短撇;后面是两点,写在中间位置,朝一个方向。
(7)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板块二 识字认字,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教师检查识字。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
(1)多种形式识字。如,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等。
(2)去掉拼音读。如,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
(3)指导点评。点评认读情况。提示:翘舌音“州”,平舌音“耸”,前鼻音“湾、奋、繁”,后鼻音“涌、峰、耸、浓、宋”。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引导学生归纳识字方法。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
预设方法:在生活中识字;用换一换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字课口诀或故事识字;联系具体事物识字。
(1)学生自由认字,老师随机归纳总结。
(2)识字游戏:我来说,你来猜。
①小小耳朵有力气,两个人儿头上立。(耸)
②海上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岛)
板块三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欣赏生字。
课件出示:
动画展示:“大”和“卉”两个字合并变成“奔”字,同时“大”字的撇捺动态舒展开来,“包容美” 三个字浮现在画面的右上角。
2.重点指导“民、族”两个字。
出示指导方法:“一看二写三对照”。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3.学生观察生字,自由交流,教师引导。
(1)民:字形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2)族:方字旁要写得长而窄,右边稍大,整个字应写得左窄右宽。
4.教师示范,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再书空。
5.学生自由练习书写。老师提醒书写姿势并巡视。
6.展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修正练写。
板块四 送字入文,课外延伸
1.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师生对读课文。
(3)男女生对读课文。
(4)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
2.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同学们,课后请搜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同学们,你想当小导游吗?把你搜集到的资料与你喜欢的人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
2.复习词语。
课件出示:
神州 中华 山川 黄河 长江 长城 台湾岛 海峡 民族 奋发
(1)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课文。
板块二 精读课文,领悟感知
1.走进第1小节。
课件出示:
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第1小节,说说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课件出示图片,感受祖国江山如画的特点。(板书:山川美)
(2)指导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幸福之感)
2.走进第2小节。
(1)读一读,第2小节介绍了哪些山川?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黄河奔 长江涌 长城长 珠峰耸)
(2)带着发现,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山川样子的词语?
(3)感受“黄河奔,长江涌”。
①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奔流不息。(课件出示黄河的视频)
②谈谈你对黄河的了解。
③理解“奔”的含义。
④积累关于黄河的诗句。(课件出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
⑤播放长江的视频,并随机介绍:长江的长度为63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河,是中国和亚洲的第一大河。长江横跨多个省、市、自治区,最终流入东海,是中国东西航运的重要通道。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a.交流感受。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长江水?再读“长江涌”。
b.指导朗读。
(4)感受“长城长,珠峰耸”。
①借助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长城的长。
②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看后的感受。
③温习国歌。国歌中这样唱道:“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④借助图片、数据感受珠峰高高耸立的样子。(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⑤学生介绍珠峰的资料后,教师相机补充:珠峰的高度为8844.43米,平均温度为零下29℃。
⑥指导朗读。站在珠峰脚下,你会有什么感受?再读“珠峰耸”。
(5)关注描写事物样子的字词,谈感受。课件出示变红的这些字词“奔、涌、长、耸”,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6)指导朗读。(课件出示黄河奔流不息、大江东去、长城万里、珠峰耸立的图片)
3.总结方法,练习表达。
(1)训练表达,学以致用。(课件出示训练要求)
(2)结合二年级上册描写祖国美丽风景的课文《黄山奇石》《葡萄沟》《日月潭》,创编歌谣。
4.学习第3小节。
课件出示: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1)课件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埋天系,感受台湾岛与大陆、水的关系,知道宝岛台湾的位置。
(2)理解表达:关于台湾岛,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风景优美的日月潭、烟雾缭绕的阿里山、雄伟华丽的101大楼、壮丽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香甜可口的水果………
(3)播放音乐《台湾岛啊,我的故乡》。
5.学习第4小节。
(1)谈话:你了解哪个民族说说看。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和相关词语。
(2)课件出示各民族的图片。
(3)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4)朗读指导。
6.感情升华,朗诵全文。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自豪,带着这种骄傲,把这首《神州谣》送给祖国母亲吧!(配乐朗诵)
(1)再读课文。
(2)小组合作读,展示读。
(3)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板块三 模仿创作,拓展延伸
1.示范创编。
课件出示:
我中华,幅员广,山河丽,物产丰。
五千年,源远长,长江美,黄河壮。
你还能接着用自己喜欢的内容往下编吗?
2.学生创编,指名说。
3.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书籍《中华民族精神故事》,并把阅读后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引导学生先将课文熟读成诵,然后结合平时搜集的内容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说一说祖国的山河、民族等内容,联系了学生实际,学起来学生有话可说。
文章虽短,但识字量和写字量丝毫没减,因此,本文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要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识字、记字,根据已学过的汉字来记住汉字,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