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二年级语文

朱广龙2022/3/10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诗歌,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生字,能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及雷锋图片)学生边听边唱,教师引说

2.简介雷锋。

雷锋19401962  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19628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19633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此后,每年的35日成为我国的“学雷锋日”。“学雷锋日”旨在纪念雷锋,号召全社会学习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过渡:雷锋叔叔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中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22岁就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他的踪迹吧。

3.板书诗题,指导朗读。(师生齐读课题)

明确:“哪里”带着呼唤的口吻,读出寻找的语气。

二、初读诗歌,检测预习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诗歌。

1)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识记生字。

(cénɡ)    (ménɡ)(ménɡ)   (nìnɡ)(shùn)    (mài)(tà)

(jīnɡ)(jí)    (bàn)      (yínɡ)     (mì)(xū)    (xiàn)

2)小组合作,互相认读,然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齐读、指名读。

3.指导书写生字。

4)教师范写上宽下窄的字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5)学生描写、临写,然后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

6)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投影,师生共同点评。

三、自读感悟,自主表达

过渡:同学们,扫清了字词障碍,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吧。

1.5名学生接力读诗歌,一人读一小节,思考: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你找到他了吗?(同桌自由交流后指名说)

2.自读诗歌,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诗句,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3.汇报交流。

汇报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说出真实想法都应给予肯定。在汇报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朗读令自己感动的或自己喜欢的小节。

四、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教师总结本课时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主交流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2)同桌合作朗读诗歌,朗读后同桌可以互相评价。

3.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转转盘”的游戏。

教师将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写在转盘的13个等分区间内。指名上台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指针指向一个汉字,该生读出这个汉字并口头组两个词。依此进行游戏。

二、指导朗读,感悟诗情

1.引导学生发现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1)教师范读第13小节,学生听后说说自己的发现。(第13小节都有相同的问句。)

2)教师再读第24小节,引导学生观察第24小节第一行诗句有什么特点。(都是答语。)

2.指导朗读第12小节,读好问答的语气。

1)指导朗读问句。

课件出示句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①指导观察这一句和课题有何不同?(比课题多了一个短句“你在哪里”。)

②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教师的语速、语调的变化。

③指几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小结:第一个“你在哪里”后面是逗号,朗读时稍显沉稳。第二个“你在哪里”后面是问号,朗读时,语气上扬,由急到缓,语调适当延长,读出“急切”之意,表现出心中呼唤雷锋的迫切心情。

2)指导朗读回答的诗句。

①学生自由读第2小节,体会朗读的语气。

②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后教师示范读。

小结:小溪的话要读得肯定有力,要借助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来提升朗读的效果,如,读“瞧”,语气要上扬,停顿稍长,可加上适当的动作或借助惊奇的神态来朗读,读“瞧”后面的语句,要提高音调,表现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意。

3)多形式朗读第12节: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读出区别,读中感知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3.同桌互读第34小节,再全班交流、朗读。

4.指导朗读第5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主读。

2)思考: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

三、细读诗句,想象画面

过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我们再到诗歌中去找找吧!

指导学生拓展想象:

①我们又在什么地方遇见了雷锋?他在帮助谁?怎么帮?

提示:我们班上就有很多小雷锋,比如,××同学今天忘记带笔了,他的同桌马上拿出自己的铅笔借给他用……

思考: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课文里所说的“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中的“雷锋叔叔”是当年的那个“雷锋叔叔”吗?(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所有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自由地、有感情地用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四、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冒、弯、留、背,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这几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且都是上宽下窄。

2.指导观察每个字的笔画及在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争做“小雷锋”。

2.收集并积累雷锋名言。

小结:雷锋叔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驻人们心间。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温暖他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3.完成本课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6.千人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懂得东西是经过很多人的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好好珍惜。

教学重点

1.认识“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难点

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懂得东西是经过很多人的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好好珍惜。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巧设悬念,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过生日时,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2.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的想法。

3.设疑:吃生日蛋糕,收到礼物,是我们最高兴的事。那你吃过“千人糕”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作者一起去吃“千人糕”,听有关“千人糕”的故事。

“糕”是我们需要认识的字,注意“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课件)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同桌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3.学习生字。

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课件)

(1)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交流识字情况。(说说哪几个字已经认识了,不用教了。)

(3)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4)学生互相交流。

4.学习词语。

你能给下面的字多组几个词吗?(课件)

( )( )( )     ( )( )( )

( )( )( )     ( )( )( )

5.指导写字。(课件)

: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会儿的工夫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这节课我们还需要学会写很多生字呢,你敢于接受挑战吗?我们先观察这些生字,哪几个字比较难写?你当小老师给大家提醒一下。

(1)学生交流,提醒难写的字应注意的地方。

:左窄右宽。买、菜:上下结构,要写得上小下大。这样写出来才美观、规范。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注意坐姿,要头正、肩平、足安。

三、初读指导,读顺课文。

1.这些生字词语放在课文里,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开火车朗读,注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谁的耳朵最灵,做好评价。

2.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

3.师生评价朗读情况。

四、整体感知,畅谈收获。

1.通过读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交流。(可以是对字词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

3.小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爸爸端来一块平常吃的米糕,却把它叫作“千人糕”,孩子很好奇。经过爸爸讲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孩子体会到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五、布置作业。

课下观察妈妈是怎样做你爱吃的饭菜的,然后说给妈妈听。

板书设计

6.千 人 糕

:左窄右宽

买、菜:上小下大

能、甜:左右均匀ADDIN CNKISM.UserStyle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7.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妹妹为什么将枝条当马后就忘记了疲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激趣导入, 弄清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到或想象中的马是什么样子的?

:高大,会跑。

:长着四条腿。

:骑上它,还要有马鞍。

……

:大家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匹出色的马(板书:一匹出色的马)。大家齐读课文题目,请大家看看,题目中哪个词最重要,它表示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笔标记下来。

:什么叫出色?

:出色的意思就是非常好。一根柳枝当作马,怎么会是非常好的马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第7课——《一匹出色的马》。2-1-c-n-j-y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诵读。

2.学生边听边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

(1)小老师领读生字

(2)小组开火车读

(3)认读生字词语。

jiāo wài bō wén tǎn liàn liàn bù shě

 郊 外  波 纹   绿 毯  恋 恋 不 舍

qí kuà yì zhū fàn qǐ cōnɡ cōnɡ lǜ lǜ

 骑 跨   一 株   泛 起   葱 葱 绿 绿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

在句子中检查认字:

①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②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③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④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再向前去。

(5)理解词语。

郊外:郊外是指野外,市区之外的地方。

葱葱绿绿:指植物(本课指田野禾苗)颜色碧绿。

异常:非常。

恋恋不舍:心里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开。

(6)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把生字记住的。

①加一加: + = 纹 皮 + =

②减一减: -= 匹 球-=

③拆一拆:+=景 亻+=

④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来识字:

(大象)(波纹)(纹路)(恋恋不舍)(要求)

(好像)(树皮)(语文)(舌头)(篮球)

(7)同桌互相检查,读全对的给他画上一颗小红星。

(8)分角色朗读课文,正音。

朗读指导:

分角色朗读本文,角色有爸爸、妈妈、妹妹,还有文章叙述者。朗读时,文章叙述者读的语速要适中,在朗读景色描写时,要读出可爱的语气来。妹妹喊累时求大家抱时,读出可怜又可爱的语气来。在文中,爸爸是最会激励孩子的人,他的话里充满了期待和鼓励,在读的时候,也要把它读出来。2·1·c·n·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

:半包围结构,共有四画,笔顺是: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独体字,它的笔顺是: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共有七画,最后一笔是点。

:笔画数比较多,第八笔是撇,在写的时候不要写成一竖,接着再写一撇。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第二课时

一、温习旧课,导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读,老师点评)

2.想一想,为什么一根柳条,能让妹妹高兴地骑着它回家?

生试着回答。

:妹妹当时很高兴。

:骑“马”比空手走路更有趣。

:妹妹骑“马”忘记了疲劳,虽然都是走路,但这种方法好。

:同学们的发言很好,大家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了,下面,我们再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

(1)大家齐读第1自然段。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个春天的傍晚。

(3)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郊外的小河边。

(4)当时有哪些人?

:爸爸、妈妈、“我”和妹妹。

(5)请你读一读描写河水的句子,并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句子: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河水的颜色绿绿的,微风从水面上吹过,水面上荡漾起一层层波纹,多么美丽的一幅河水图啊!

(6)从哪个字中可以看出“我”和妹妹当时心里很高兴?

:笑。

:一个“笑”字,表现出当“我”和妹妹看到垂柳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时,心里很高兴。

2.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学习第23自然段。

(1)看看你大脑中会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

:春天的田野,葱葱绿绿的,长得非常旺盛,如果踏上去,一定很柔软,就像是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毛毯。

(2)从哪里可以知道妹妹走得累的原因?

:路已经走了不少。

(3)春天的郊外景色怎么样?“我们”当时愿意离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景色异常美丽。不愿意。恋恋不舍。

3.读第4~7自然段,回答问题。

(1)当我们往回走时,妹妹提出了什么要求?

:很累,走不动,要求妈妈抱。

(2)妈妈是怎么回答的?请将这个句子读一遍。

: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你。

(3)妈妈没有答应妹妹,妹妹是怎么做的?

:她去求爸爸。

(4)爸爸是怎样帮助妹妹的?请说出表示爸爸动作的词语。

:爸爸从路旁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妹妹,:“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表示爸爸动作的词:松开、拾起、递给、说。

(5)妹妹骑“马”了吗?说说妹妹是怎么做的。

: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骑着它回家了。

(6)这“马”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匹出色的马”?

:“马”指的是爸爸给妹妹当马骑的柳条。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家了,所以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21-cn-jy.com

三、总结全文,深入理解

:同学们,爸爸用一根枝条就让累着的妹妹忘记了疲劳,自己高兴地回家了,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21·世纪*教育网

:有一天我去公园走累了,爸爸用一根棍子,让我当自行车骑,我真的将它骑回家了。

:是啊,看看聪明的爸爸的办法是多么的高妙,希望同学们以后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像这样想出许许多多的奇妙办法来。  www-2-1-cnjy-com

板书设计

7.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程、魔”等11个生字,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句子。

2.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3.读句子,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4.能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她)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5.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

6.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7.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教学难点

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课本上的生字。老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词认读情况,相互纠错正音。

3.请“小老师”带读词语。

4.解释词语意思。结合图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5.全班一起齐读词语,每个词读三遍。

6.根据“职业”这个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积累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1)试读句子,想一想例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描写景物。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喻句描写景物。

3)给定学生景物,让学生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景物。

4)让学生自由选择景物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1)读句子说说每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体会一下为什么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

3)查词典看看同一个词语都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4)在词典的帮助下再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并分别造句。

三、写话

介绍我的好朋友

1.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好朋友长什么样子。

(1)小朋友们,你们能描述一下你的同桌或你的伙伴的样子吗?

2)你们经常在一起做的事是什么?

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2.教师展示课件上准备的几段描写人物的范文,给学生讲解人物作文的写作方法。如重点写他面部的突出特点,可以使用比喻让描写更形象具体等。

3.布置一个小作文,让学生课下写一段描写自己身边好朋友的小作文,包括长什么样子,你们在一起时经常做的事。

出示课本示例。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按照出示的例子,自己也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

4.作品展示。

四、展示台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1)写字时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2)写字时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怎样的?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你们知道这种句子叫什么吗?

没错,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

出示三句谚语: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1.互相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2.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要为身边的人伸出热情的手)

3.交流句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很高兴。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平时你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当你遇到危急情况时,也会有人来帮助你。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去祝贺,不如别人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

4.小结。

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朗读,在老师指导下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词。

你能发现文中的生字都有什么特点吗?如“踮”、“栽”、“疲”、“眨”、“枝”,看看他们的意思跟偏旁有什么关系?

2.全班诵读。

3.1)鼓励学生上台范读,展示自我。

      2)分小组分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阅读交流。

1)这首诗歌是写给谁的?他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试找一种事物仿照本文形式给老师写一首诗歌。

5.回顾总结,延伸阅读。

1)你还看过哪些赞美老师的诗歌?找出来分享一下。

2)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歌作品,并试着课下给自己的老师写一首小诗歌。

www-2-1-cnjy-com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