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混合运算》

马玉芳2024/8/4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混合运算》

教学对象及特点

二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的学习状态,可塑性很强,对知识的加收能力有限,但记忆里超强。

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学会了加、减、乘、除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要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学习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能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所选技术

技术工具一

技术工具二

技术工具三

技术使用目的

希沃白板:希沃白板在常态教学中让课堂更有趣、有效。希沃白板提供了趣味分类、超级分类、知识配对、分组竞争等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计时功能有助于教师管理课堂活动的时间。而笔功能方便教师、学生进行圈画、书写,促进课堂师生互动。

学科网:通过学科网下载教学用的资料素材,下载学生模拟考试的试卷,下载学生上课所需的文档资源等等。

101PPT:该应用里有针对性各个版本教材、各个学段的所有知识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课件资源。通过这个几乎工具的使用可以使我的课堂更丰富,内容更新颖,方法更多样,学生更喜欢。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8+9+6=              12+4+7=             18-5-3=

 

20-9-6=             8+6+5=              5+9+7=

 

2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花瓶有7枝花,5个花瓶共有多少枝花

7×5=35(枝)

2)小红买了6只气球,每只气球3元,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

6×3=18(元)

【情景导入】

师:很好,在刚刚的简单复习中,同学们都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步计算,不知道两步计算大家还记得吗

板书: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吗

生:先计算58-14=44,再算446=50。

师:真聪明!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视频导入】

观看“兔子先生教育视频——同级混合运算”

【新课讲授】

师: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板书:15÷3×5

师:那么大家知道在没有括号的乘、除法算式里要怎么计算吗

1:先计算15÷3=5,再计算5×5=25。

2:也是从左往右计算。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

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

2)抽学生板书计算过程。

3)教师逐一讲解。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

2)抽学生板书计算过程。

3)教师讲解、订正答案。

3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1)学生分组比赛完成本题。

2)教师点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集体交流,看是否一致。

3)教师给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写出正确计算过程。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再次学习了只有加减法、乘除法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运算顺序,熟练运用。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评价标准

优秀

合格

 

教学设计要素完备,表述清晰,设计科学合理, 活动序列具有高度的连贯性;

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清晰地阐明了技术工具选用的目的;

技术工具的使用体现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为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

对不同个体和群体的学生有差异化的考虑;

技术工具的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与借鉴。

教学设计要素完备,表述清晰, 设计合理,活动序列较为连贯;

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特点阐明了技术工具选用的目的;

技术工具的选用体现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上一篇: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