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和千米》——分米的认识
李娜2025/7/19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能用手势、实物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会进行分米、厘米、米的简单换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活动,经历“分米”的形成过程,培养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分米与厘米、米的进率。
难点:理解分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合理选择单位估测物体长度。
三、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分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课件(生活中的分米物体图片)。
学具:学生尺、铅笔、绳子、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问题引入:
教师出示一根约20厘米的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用厘米表示是20厘米,如果用更大的单位表示,可以用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介于“厘米”和“米”之间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认识新朋友——分米(dm)。
2. 探究新知(15分钟)
活动1:认识1分米
1. 观察尺子:
让学生在米尺上找出10厘米的长度,告知“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2. 比划1分米:
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如:小学生手掌宽度≈1分米)。
发放10厘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直观感受1分米。
活动2:分米与米的换算
1. 测量米尺:1米=100厘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2. 举例:
课桌高约8分米,教室门高约20分米。
3. 巩固练习(15分钟)
分层活动:
1. 基础练习:
填空:3分米=( )厘米,50厘米=( )分米。
2. 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用分米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记录为“____分米____厘米”。
3. 生活应用:
课件展示:哪些物体长度适合用分米作单位?(如:文具盒、水杯高度等)
4. 总结拓展(5分钟)
单位梳理:
长度单位家族:米(m)>分米(dm)>厘米(cm)。
口诀:“十厘米是一分米,十分米是一米!”
游戏挑战:
“估一估”:不用尺子,估计教室黑板的长度是多少分米,再实际测量验证。
五、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 = 10厘米
1米 = 10分米
[米尺图示]
米(m)→分米(dm)→厘米(cm)
六、课后作业
1. 找一找:家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记录下来。
2. 量一量:用分米作单位,测量你的床和书桌的长度。
上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