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红烛》
董红芳2022/12/19分类: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用红烛展示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画檐细雨偏红烛。疏星冷落排寒玉。”舒亶用红烛表达作客他乡的凄凉;“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用蜡烛表明了忠贞的爱情。那么,闻一多先生又在《红烛》一诗中道出了一种怎样的人生况味呢?
二.学习任务一——重点赏析,分析“红烛”的形象的特点。
活动一:
问题设计:品味诗句,说说红烛因为哪些特征而得到诗人的赞美?
①红——有颜色。红烛不同于一般的蜡烛,红色是热情、赤诚的象征。
②光——能放光。红烛“烧蜡成灰”,燃烧自己,为人类创造光明的奉献精神。
③泪——会流泪。赞颂的是红烛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可贵形象。
④灰——可成灰。虽终将化为灰烬,但也要为这个世界“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
活动二:
小结:
在闻一多先生的笔下,红烛默默的燃烧自己、为世人带来光明,作者赞颂的正是红烛这种不计个人利益甚至生死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学习任务二: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托物言志的手法。
活动一:温故知新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石灰吟》)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二: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托物言志的手法。
《孟子·万章章句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时代性很强的诗歌作品。
问题设计:
本诗中,闻一多借“红烛”这一意象,言了何志,抒了何怀?
背景资料:
《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黑暗势力笼罩全国的时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灾难重压下,觉醒了的爱国青年经历了探索、奋斗、挫折、再斗争的过程。他们开始觉醒,可又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他们苦闷、彷徨。但是,他们心中燃起的烈火却从未熄灭过。
学生讨论后展示
“红烛”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人以红烛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火热的爱国热情,凸显了诗人献身祖国、敢于牺牲的精神。
四.学习任务三:拓展思考,做新时代“红烛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承人
活动一:
问题设计:
不只是闻一多,其实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责任和担当。请大家联系实际,思考新时代的红烛精神体现在哪里?
活动二:
资料补充——了解两位新时代“红烛”精神的践行者
黄文秀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2018年回到家乡支援建设,担任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从进村开始,她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帮助全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颁奖词:颁奖词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张桂梅: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华坪女高的誓词,也是张桂梅校长对学生们的殷殷期望。张桂梅校长无车无房,一身病痛,却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执念,让近两千名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这就是奉献精神,以深沉的爱孕育希望。
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活动三:小结
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捕捉生活的细节,会看到各行各业都有秉承“红烛精神”的人。
——红烛精神在今天:
是共产党员的固守初心,不负韶华,高擎党旗迎风展;
是公安干警的一腔热血,只争朝夕,铸成警徽光闪闪;
五.课堂总结
闻一多先生用诗句塑造了代表自身的红烛形象,他就是那点点烛光,用力对抗残风黑夜,他就是那火苗,渴望烧出一个美丽新世界。年轻时"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理想终于使他长成了发出狮吼的爱国斗士,成为一代代青年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榜样。
六.齐声诵读,感悟升华
让我们齐读这篇(红烛》,在同学们激昂的朗读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让我们铭记这位乐观昂扬、为祖国不恤牺牲的闻一多!努力争做“红烛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承人!
七.作业:实战演练,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试着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首赞颂新时代传承和发扬“红烛精神”的工作者的诗歌。可以是古诗形式,也可以是现代诗。(所托之物参考:梅、竹、菊、松树、春蚕、蜡烛、粉笔、橡皮、太阳花、花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