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方法
培养初中语文阅读习惯,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偏好,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热爱”。以下是一些平时教学中常用的实用方法:
一、从兴趣出发,降低阅读门槛
选择贴近生活的读物:比如校园小说(如《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短篇故事集(如《聊斋志异》精选白话版),或他们感兴趣的主题(科幻、历史、成长等),先让阅读成为“轻松的事”。结合影视/动画延伸阅读:比如看完《西游记》电视剧片段后,引导读原著对应章节,对比文字与画面的不同,激发探究欲。
二、建立规律的阅读节奏
固定“阅读时间”:每天睡前15-20分钟,或周末抽出1小时,形成“阅读生物钟”。设定小目标:初期可从“每天读3页”“每周读完1篇短文”开始,完成后给予小奖励(如多看10分钟课外书),积累成就感。
三、用互动让阅读“有反馈”
做简单批注:遇到喜欢的句子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一两句感受(如“这里好搞笑”“主角好勇敢”),不用追求格式。
和他人分享:读完后和同学、家长聊聊“最印象深刻的部分”,甚至可以角色扮演书中情节,让阅读变得有趣。
四、结合课本拓展阅读
从课文延伸:学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读他的短篇故事《故乡》;学了古诗,读相关的诗词故事集,降低对“经典”的距离感。 利用教材推荐书目:初中语文教材常附推荐书单(如《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按难度梯度选择,既贴合学习,又能培养深度阅读能力。关键是让孩子觉得“阅读不是任务,而是能带来乐趣或收获的事”,慢慢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