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方法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目标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我们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目标。在我们的教案
中,我们首先确定的就是教学目标。确实,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环
节。具体到一节课中,教学目标不仅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依据。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待教学目标的态度却非常复杂:一方面深知它的重要性,另一方
面却把它当作摆设,往往照抄《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的环节走走过场。这样的教学
目标怎么能有效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所以,我们还是应该重视这教学的第一步,让准确而科学的教学
目标有效的指导我们的教学。那么科学课到底该如何准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
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特点为基础《课程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
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课标》中的具体
内容标准是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则是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载体。
教师依据科学课程内容,挖掘科学教材中隐含的科学知识、探究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方面
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情况,完善和细化课堂教学目标,然后,再筛选、调
整和组织具体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研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一课时,我们依从《课标》
物质世界----物体与物质----物体的特征,1.4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这便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重点。考虑到学生接触观察生活能力比较弱的情况,我们就把“会列举常
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也加入到教学目标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体现科学学科特点,确定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由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所组成。在制订目标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和设计每一维度的预期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三维目标的达成预期并不一定一致,因此,在目标的设计上有所侧重。一般
而言,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有一个相对重要的目标,即中心目标。根据小学科学学科的特
征,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通常可以分为以科学知识学习为主的类型、以科学探究方法(技能)学习为
主的类型。例如,在“磁铁”这个教学内容中,“磁铁能吸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内容,
属于事实性知识的内容,所了解和解释的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教学的中心目标可设定为“观
察并描述磁铁能吸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而“磁铁有极性”、“磁铁有同极相斥、异极
相吸的性质”,则要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发现并总结其规律,这是规律性知识学习的
内容,其教学的中心目标可设定为“探究磁铁的极性,归纳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在
确定中心目标时,还可考虑分设基础性目标和差异性目标,即面向全体学习者的最基本目标和针对不
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具体学习对象的个性化目标。当然,无论哪种层次的目标,都必须达到基础性目标。
三、选择合适的语句进行表达。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规定学习的具体内容,明确学习
的具体任务,决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抽象概括。因此,
课堂教学目标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便于教学的实际操作。例如,在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的
教学目标时,我在课题研究之前制定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 学会防止空气污染的简单办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害;
2、知道到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从以上目标中,可以看出我的设计太过概括性,而且缺乏教学
策略的体现,又不便于实际操作。通过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我学习到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方式,对本
课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等气体;
2、了解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中等主要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定空气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 学会防止空气污染的简单办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空气污染调查活动,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害;
2、通过介绍空气中成分气体的用途,意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3、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收集空气质量日报,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新的教学
目标的设计中,表述更具体,指向更明确。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怎样的结果
等等,都表达清楚,突出本课学习的核心。并且,具体的活动使得课堂的评价更具可操作性。以上所
简述的,是自己学习的初浅认识和实践。一个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不但能有效指导我们教
学,更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