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保证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改变更新作业设计理念,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在“解放”孩子的基础上,真正体现出数学作业的运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落实到位,从而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
一、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的特点,对新鲜事物充满高度的好奇。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并迎合学生这一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精心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巧妙地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作业,转化为一次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切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魅力,达到学好数学的最终目标。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之后,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具有不稳定性、易变形的特征,教师可以以此为目标设计作业,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选取适合学生的手工活动作为作业资源和作业材料。比如,布置学生回到家后利用一次性筷子制作简易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制作完成后,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可以任意移动,充分体会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这比直接告诉学生要好得多且更有效果,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记忆。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即能消除学生对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所产生疏感,同时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在书面完成,还应设计一些来自生活实践的作业,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所谓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手操作完成。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当中,将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并运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开发并整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测量和计算活动的机会,比如让学生找出家里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在练习本上记录这个物体的长和宽(取整数),并计算出面积。
实践表明,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时候,会充分调动在课堂上所学的相关知识,如观察和测量等,并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明白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加强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还应充分挖掘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数学作业更加具有操作性、灵活性和生动性,保障学生能够通过作业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学习体验会更加深刻,对相关的数学知识也会记得更加牢固,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数学作业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测量》之后,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量角器去测量角度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作业进行知识拓展,在加强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探究关于角的“秘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比如,可以布置学生自主测量不同三角形的各个内角,尝试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经历这一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思考后,都能不约而同得到一个相同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爱思考、爱探索的好习惯,加强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建设,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树立并提升其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开放性作业,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并非是完全固定且绝对客观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在不同人的解释下拥有着不同的答案。每一个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天赋、基础以及学习方法的不同,所导致在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就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对于很多数学问题来说并非具有唯一性和封闭性的答案,不同的人采用的方法不同,其所获得的答案也可能会有所区别,同时这些解决问题和理解问题都有着合理性。合理的作业布置,是实现开放性学习的一大重要手段。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学科,设计开放性、多元化的数学作业,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巩固所学知识点,通过自主完成开放性作业,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之后,为了让学生巩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知识,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熟练运用年、月、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设计开放性作业。比如,让学生制作一本2021年的年历,圈出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并标出一些重要的节日,配上自己喜爱的图案和文字说明等。
通过深入挖掘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开放性作业的过程中,会设计出各种丰富多彩、构思精巧的年历,并发现每个月的天数以及一整年的天数,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还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深层性思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和审视数学作业的教学价值,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身心特点还有兴趣爱好等因素。通过多样化的作业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产生无聊、厌烦等情绪。将作业的“质”与“量”充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作业效率,并在作业中融入学生兴趣爱好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训练。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爱上学习,调动其学习激情,从而系统性培养其思考能力,以减少作业压力、提升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全面推动小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