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浅谈
2022年版课标新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一课程内容,指向"思维能力"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突出"思辨"特征,重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表达等方式,提升他们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是对传统教育重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轻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突破。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定位
1.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运用理性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和比较、归纳和推理等诸多逻辑思维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厘清、掌握事物之间存在的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从而辩证地思考问题。
2.指导学生负责任地表达观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所阅读的文本及生活经验等方面寻找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规范、科学的语言实践,自由、负责任地表达观点,做到观点鲜明、证据充分、语法正确、合乎逻辑。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应指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人和事,客观、公正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各种现象,不盲从;能够使用平等的视角分析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讲究实证,增强理性思维,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1.学习主题的确定
学习主题的确定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起点和关键。它的选择与确定,应该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采取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形式,以真问题,激发真学习,产生真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2022年版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建议:“第三学段,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根据这条建议,结合学生表达时存在问题,确定学习主题为”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文本的选择
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来说,阅读是基础,是前提。只有阅读充分了,才能“慎思、明辨",才能”有理有据地表达";反之,一切如“水中月、镜中花"。围绕主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采取恰当的任务建构方式,选择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弈》《两小儿辩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三篇论说类文章,同时将本册第四单元的《为人民服务》调至本单元。这四篇文章虽然同为论说类文章,但结构不同,将其有机组合,形成学习任务群,有利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系统掌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方法。
3.情境任务的设计
2022年版课标强调,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更应如此,教师要确立学习主题,“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将文本所包含的学科核心知识情境化、综合化,引导学生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梳理观点与事实的关系,辨析态度和立场,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学习主题中,设计四个情境任务。任务一:“生活中的辩论”。播放本班学生课问辩论的视频,引导学生说说彼此成败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等。任务二:“教材里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学弈》《两小儿辩日》,掌握“用不同的证据,佐证不同观点”的方法;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掌握“用不同的证据,佐证同一观点”的方法,辨析证据间的并列关系;教学《为人民服务》,掌握"从不同方面,阐述同一观点”的方法,辨析观点与证据间的因果关系。任务三:“学方法小试牛刀"。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等。任务四:“班级辩论会”。指导学生以本单元口语交际为蓝本,使用“有理有据表达观点”的方法,开展班级辩论会,并评选“最佳辩手”。不难看出,本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从任务一、任务二的“认知“到任务三、任务四的“运用”,层层递进,体现了学习任务的关联性和完整性,更彰显了逻辑思维的缜密性与深刻性。
4.学习工具的指导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更多指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提高效能,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一些学习工具。2022年版课标提及的常用思辨性学习工具主要是各类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表格主要是凝练记录观点、证据、问题、发现等,以便一目了然地发现问题、梳理关系;思维导图主要是有序呈现文本结构、挖掘文本关键信息、理清阅读思考路径;统计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展示学生在不同任务中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及成果。在“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学习主题中,教师可以利用表格记录《学弈》中两人的学习表现及结果,记录《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提出的观点、看到的现象、佐证的依据等。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可以使用思维导图,以观点为核心,利用分支的方式呈现佐证的3个事例及事例的起因、经过、结果,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文章的主要脉络、关键内容。教学《为人民服务》,可以结合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利用思维导图直观形象地把握、展示毛泽东的推理过程。
5.多元评价的实施
2022年版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作为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其评价设计更应彰显多元。
在评价主体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同时邀请教师、家长甚至专业人士共同参与,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思维过程的得失,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水平。
在评价标准上,教师要树立“教-学一评"一体化意识,选择最能体现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处制订多元评价标准,比如在“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学习主题中,最能体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处便是最后的辩论会,可以从“准备扎实充分、观点正确鲜明、证据真实有效、内容合乎逻辑、表达准确清晰、倾听专注有礼”等方面制订评价标准。
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获得、语言运用、思维发展,还要评价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立自觉、沟通合作、审美创造等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搜集、整理学生在自主学习、对话交流、小组合作、评价反思等过程中的表现,结合现场(实践)作业,作出有理有据的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学习任务完成清单或学习作品,也可以是阶段性测试、学业水平考试等,可以进行笔试,也可以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