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利用校园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教育
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古代有很多教育意义深刻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孟母三迁等,这些故事成为历代幼儿教育的生动教材。幼儿园在创设环境的时候,可以考虑把这些小故事转换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卡通画,绘在校园文化墙上或张贴于橱窗甚至楼梯过道等地方,让幼儿不断通过这些非常直观的画面图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过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讲解,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慢慢理解其内容,体会故事的内涵,明白要做一个好孩子的道理。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幼儿诚实、礼让的美德,还要使他们懂得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勤动手动脑、富有同情心、学会与身边的小朋友友好相处等道理。
在园所环境中,特地设计“侧耳闻琴韵”板块,通过向幼儿展示、介绍各种不同民族乐器比如云南民族传统乐器葫芦丝,乐器虽小,但其音色柔美飘逸,很适合幼儿学习。民族乐器的学习,既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爱好和音乐技能,又能提高幼儿的品味和修养。通过开展传统艺术活动,幼儿接触和感受到美的环境和美好的事物,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审美情趣,这对于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在游戏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游戏是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游戏中,教师投放的材料,必须合乎幼儿的年龄阶段,以满足幼儿动手、动脑的需要,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这些游戏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巧妙地渗透于区域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又了解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教师确实要花一番心血。
教师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在很多区域活动中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去。我们在游戏中,开设中华博物宫、茶馆等多种结合传统文化内容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小舞台中,我们开设“鹬蚌相争”、“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等成语故事表演,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去演绎富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故事。这种将传统教育故事内容变成一个小剧来让幼儿表演的形式,更容易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充分利用每日“快乐小达人”时间,鼓励幼儿分享经典故事、成语故事,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非常愿意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等古典文学,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他们开始对中国的民间游戏和活动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由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
三、在园本课程中凸显传统文化价值
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本来就包含着大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每一版块都有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活动。因此,重视、凸显这些基础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这一理念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到主题课程实施中。课程开展要紧密联系幼儿最近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开展的主题背景,让幼儿在一系列的经验积累中自然整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