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学要求是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什么是阅读能力呢?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能够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阅读能力好,孩子阅读就没有障碍,做题就很顺畅。
其次,阅读方法要掌握好,给大家分享一下阅读方法,做阅读题轻松应对。
1.认真阅读,抓住文章重点
很多孩子一看到阅读理解的题型,立马就觉得自己露怯,这题好难啊,连读都没有读,题也没有看就说难。这是不自信的表现。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先快速浏览文章,看看文章里讲的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的,记事类,写人的,还是风景呢?快速浏览文章,知道这篇文章重点讲解的是什么,这是做题的第一步。
2.学会顺读法和倒读法,注意关键句。
注意关键句,就是我们让孩子阅读的时候,找到每段的核心。基本上每段话的第一句话,或者最后一句,就是这段话的主旨。抓住重点,学会思考,那么阅读过后,就掌握了其中的要领。
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有两个方法:
顺读法,就是先浏览文章,再关注题干要求,最后根据题干要求再返回文章寻找答案。
倒读法,与顺读法相反,就是先读题目后再读文章,边读边思考,答案也很快就找到了。一般老师都会建议大家 选 择倒读法,这种阅读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明确,集中注意力,而且也节省了阅读时间。
不管哪种阅读方法,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解答。小学阶段的题目大多都是解答表层理解的题目,也就是所见即所得,稍微加以总结,概况就可以了。掌握方法,阅读理解能力要做到三会
1.会读
很多家长说,孩子挺喜欢看书的,但是阅读理解题就是做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就是一般的阅读,看一遍就过了,读完后有什么收获呢?这里说的会读,就是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那么在读的时候边读边思考,这些跟问题相关的内容就会自己进入自己的意识中。孩子在读的时候,就自觉地分析,对比和思考,运用读的内容去解答问题。这样的阅读就很高效,质量高。因此,我们阅读时候,先预设问题,带着问题去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会写
阅读理解题,要会阅读,会理解,更重要的是会写。写是最基础的,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阅读理解的题时候,有部分同学踊跃发言,回答得头头是道,但是写出来却差强人意。原因是很多字词写错,错别字,词不达意,这个也是需要加强的。孩子如果没有摘抄本,我们现在开始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孩子看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一方面熟练掌握词句,一方面积累知识,写作文时候就可以纪录。
3.会用
会读,会写,回归到本质上就是会用。熟练做好阅读理解的题,写作文下笔如有神助,那就是真正的会用。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让孩子学习开窍,一方面是要阅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阅读,怎么能理解呢?仅仅大量阅读,还不够,还要会用,实际做题中运用自如,才算是阅读理解能力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