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饭总是磨磨蹭蹭的,热乎乎的饭硬是吃成了冷饭,提醒多遍充耳不闻,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不免担心孩子是不是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也担心孩子的身体发育受到影响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没有饥饿的感觉时吃东西往往没有胃口,孩子感觉不到饥饿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居家后,很多孩子作息不是很规律,有的时候早上八点多才起床,磨磨蹭蹭九点多才吃早饭,不到十二点又开始吃中饭,两餐之间间隔太短,胃部的食物还没完全消化掉;二是,由于不能出门,一部分孩子的运动量达不到,体内的能量得不到消耗导致没有饥饿感;三是,家里有零食,孩子一会儿吃一口这个,一会儿吃一口那个,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的小肚子早就饱了,哪还有胃口吃饭呢?
一些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比如,很多家庭有开着电视吃饭的习惯,孩子容易被电视分散了注意力,吃起饭来也就磨磨蹭蹭了;再比如,有些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端着饭碗一边追孩子一边把饭塞到孩子嘴里。有些孩子得玩玩具看视频,才能好好吃饭。父母对这些行为有时也很无奈,“没办法啊,不这样喂饭孩子不好好吃啊”。所以孩子从小就把吃饭和玩耍建立了联系,认为本来就应该是边玩边吃。随着孩子长大,依然会保留这个习惯,磨磨蹭蹭才能把饭吃完。再者,孩子吃饭磨蹭、不好好吃饭有时会让父母变得很焦躁,甚至看到孩子吃饭磨蹭的样子顿时火冒三丈,大声斥责。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父母如果每次都是用训斥或者恶劣的态度去面对,往往难以有好的结果。只会强化,反而令问题更难以解决,导致越催越慢。
我们可以尝试规范孩子的作息时间,和孩子共同列出作息时间表,将吃饭、睡觉等时间固定下来,并且督促孩子执行。当孩子慢慢养成规律的作息,肠胃的生物钟也会跟着正常运转,胃口自然也会逐渐变好。其次,如果孩子有吃零食的习惯,家长可以在两餐之间为孩子准备一些健康的食物,比如水果、牛奶、坚果等,但不应过量,以不影响正餐的摄入为宜。另外,运动可以消耗机体的能量,同时能促进胃肠的蠕动,能够很好的增加孩子的饥饿感,促进食欲,所以适当的运动必不可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