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掌握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重视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我们老师引导的好学生就会思绪连篇,滔滔不绝。例如,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借助诗配画、多媒体动画或者情景表演打开学生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情景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情景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实物、音乐、图画、表演、生活,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启发想象,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不通,我们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乐趣无穷。
其次,我们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学习。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少而有限,有深度的课文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主旨。这样循序渐进的思维锻炼会使学生有好奇心、求知欲,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倡导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各科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以及对其思辨能力、文化意识、分析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但一个人的设计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精选和整合单元知识,充分运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发挥单元主题的育人功能,真正的将单元教学融合进课堂教学中。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也是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老师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一二年级不笔试的情况下,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和评价方式就更要有所改变和创新。所以我们的评价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时不但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等,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积极、愉快的学习。
三、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高度重视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规定,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和旧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数量的要求有所降低。虽然中低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作为语文老师,更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放在首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益终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践行《新课标》的指示,更加认真地指导学生写出一手好字。
四、“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更加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量
“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开展读书交流会,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新课标中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首先,要积累阅读经验。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书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引导学生积累各式各样的阅读经验,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其次,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注重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还可以进行师生共读、同伴共读,读书漂流,开展读书分享会、故事会、情景剧表演,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例如,学生阅读《西游记》可以运用精读和跳读法,阅读《童年》《骆驼祥子》等作品时可以圈点与批注,这都属于阅读经验的积累。在语文考试中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更要把阅读贯穿于教学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
五、课程设置的优化更凸显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在新课标中也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和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对应关系。这给我们在教学中有了很大的启示,我们设计教学时要层层递进,同时在授课时,要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将语文的知识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义务教育阶段一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入到学习群中,并且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教学建议,这对我们做好小学与初高中的衔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新课标凸显的人文价值和实用性也越来越重要。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准确把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也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新课标为航标,将新课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