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其中将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四个维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分别如下:
1. 物理观念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内化的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性认识。
2. 科学思维是以物理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的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的抽象概括,具体运用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3. 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探究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能力,因而其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的到发展。
4. 科学态度与责任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能认识科学是基于证据的解释,随着证据的不断更新迭代,科学随之动态发展,树立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形成应有的科学态度;另一层,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理解物理与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物理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推动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人类的生活,但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如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问题。
近几年的全国高考物理命题在比较各学科特点及其对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贡献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的特点和需要,从中学物理教学和高考命题的实践经验出发,对物理能力提出了如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这五种能力的具体含义如下:
1.理解能力。物理学科要考查的“理解能力”是这样: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综合能力。高考命题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和重点模型高密度考查;不回避使用传统经典题型,更贴近中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在高校加强自主招生的背景下,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注重考查考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
3.推理能力。高考重点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命题的这一导向,有利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科技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
4. 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能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电学中电流输出功率与内外电阻的关系;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及面积的意义等。第二,要掌握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图象法、极值法、列方程等。特别是用图象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可使问题变得简明、直观。
5实验能力实验能力。实验题突出考查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基础_上的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和方法,突出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的理解程度,学生只有认真做过实验,且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积累,才能正确作答
(1)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要证明什么问题,测量什么物理量。依据哪些已知的知识来进行证明和测量。测量的方法。
(2)要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器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合理操作规则。实验原理和步骤。
(3)整理数据和获得结论。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计算和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处理数据要尊重客观事实,决不能乱凑数据。
(4)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懂得怎样判断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