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冯引引提问 0个回答 浏览:24次 2024-07-15 14:57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1、幼儿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1.1 好动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几个 方面。好动具体来说是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 逗旁人。注意力不集中具体来说是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 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疑神发呆。自控能力差具体 来说,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怒或冲动,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 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1.2 焦虑 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 童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 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 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显得过分焦燥。 1.3 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爱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 好的物品毫不爱惜, 摔打成癖, 表现出攻击性。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 理论积淀不够深厚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史,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是 一个新生事物,只能在摸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有关幼 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比较薄弱,相关的积淀不够深厚,这就导致我国的幼 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比其他国家落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 体系,我国有些幼儿教育机构只是在指导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是 采用一些零散的书籍。 我国专门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不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忽视对一些引进资料理解和消化。这样,理论的 高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低下就形成了矛盾。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 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 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不仅没有对症下药,还有可能恶 化幼儿的心理问题。我们提倡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要消 化和理解教育家和外国专家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而且要结合当前 的实践,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2.2 专门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来看出,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是 幼儿园教师。但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幼师毕业以上)。由于许多幼儿教师在 校学习时对幼儿心理知识学的少且较为肤浅,缺乏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因而时常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感到手足无措、困感。既不 能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治,也无法预见幼儿心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加以预防。幼儿园教师平时任务也较繁重,除了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以 外,还要照顾幼儿的一些生理和心理需要。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来就会加重幼儿教师的负担,在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对幼儿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其难度不言而喻,效果也显而易见。因此,受过系统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训练的教师匮乏,成了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 展的最大障碍。专门师资力量的缺乏会导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停滞 不前,而且会使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当中。很多幼儿园由于缺乏 专业的心理教师,无法正常地在幼儿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上缺乏幼儿心 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目标和内容的建立就任重 而道远了。 3、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3.1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幼儿的各种 反应,随时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和良好表现,激励他们的主动精神。教 师应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发生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及时组织他们思考、讨 论,然后对他们进行讲解、分析,或者对正在发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更具体、 更直接的指导,让幼儿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提 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3.2 游戏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的游戏发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 不同的作用。如:譬如,在中、大班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对“大风车”的主题很感兴趣, 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金龟子”、“小鹿姐姐”等角色发生争执, 而使表演难以进行下去,这时他们也逐步意识到需要商量一下角色的分配、 表演哪些节目等内容。于是,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 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游 戏还可以归入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它不仅使幼儿的各种感知觉得到充 分训练,还发展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想象与记忆的能力。除了游戏本身的 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的作用。游戏划让 幼儿养成合群性、独立性的良好习惯。 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在对游戏主题的 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通 过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智能,调整了幼儿的消极情绪,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品 质、培养了幼儿的交际能力,促进了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当然,不是所有 的游戏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 目标性和针对性。 3.3 体育活动中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 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幼儿会出现心理机能发展受 阻的问题。这样的幼儿往往手脚笨拙、乱奔跑、易摔跤,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如果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强他们的统合专项训练,就可以培养他们的团 队精神、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 提高,相互促进。 4、结束语幼儿期是个体生长发育非常迅速同时又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时期,幼儿工作 者应依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学 而理智的爱去培养他们美好的未来。

0 条回答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