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丁宝君提问 0个回答 浏览:17次 2024-08-26 17:26
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科学探究是物理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 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引发欲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地诱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体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学生, 他们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 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探究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问题 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注重实践,着重运用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学习心向和感知到理解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过 程的一次飞跃,而从学习的理解到迁移和应用的过程则是一个抽象到具体化的过程,是比上一次难度更 大、更复杂的飞跃。”只有完成两次飞跃,才是前一阶段学习的终结,又是下一阶段的开始。可见,引导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归宿。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 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尤 其要重视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 三、探究问题,研究信息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动手实验,在教 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的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探究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观察经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材料, 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探究式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 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学科观点、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四、“探”中发现,“究”中深入现代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学 生的参与。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有限,教学中应选取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内容,在教学 进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开展活 动,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让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教学选取的实验材料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例如磁铁就是学生 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东西,但学生并不曾特意地以学习的形式去研究。把这些材料摆在课堂上,让学生 亲自去研究。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学习热情高涨。 总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尽量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不断激发并保持 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 终身的探索乐趣和初步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

0 条回答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