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建香提问 0个回答 浏览:21次 2025-08-20 21:32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怎样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注重体验与实践),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评价环节,避免生硬说教。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立足教材,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知识点讲解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如人教版)涵盖“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生交往”“亲情之爱”“集体生活”等主题,可与核心价值观精准对接,让抽象价值理念落地为具体知识点:
 
-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讲“集体生活”时,结合“国家发展成就”案例(如脱贫攻坚、科技突破),说明“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国家富强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讲“网络生活”时,引导学生辨析“文明上网”与“和谐网络环境”的关系,关联“文明、和谐”的价值要求。
-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讲“师生交往”“同学相处”时,通过“课堂发言机会平等”“尊重不同性格同学”等案例,解读“平等”;讲“法律伴我行”(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时,结合“校园欺凌治理”“受教育权保障”,说明“法治是公正的保障”,让学生感知“自由在法律框架内实现”。
-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讲“亲情之爱”“友谊的天空”时,以“孝亲敬长”“真诚对待朋友”为切入点,落实“友善”;讲“学习新天地”时,通过“科学家敬业钻研”“身边同学诚信考试”的例子,解读“敬业、诚信”;讲“国家利益”时,结合“维护国家荣誉”(如正确对待国旗、国歌),渗透“爱国”教育。
 
二、创新教学形式,用体验式活动强化认知
 
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通过互动、情境、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感受核心价值观:
 
1. 情境模拟:针对“友善”,设置“同学被孤立时该怎么做”的角色扮演;针对“法治”,模拟“校园纠纷调解”,让学生理解“公正需按规则办事”。
2. 案例讨论: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网购遇到虚假宣传,如何用诚信、法治维权”“班级竞选是否做到平等公正”),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分析中认同价值理念。
3. 实践活动:结合“爱国”,开展“寻访家乡红色足迹”“为社区写文明宣传语”活动;结合“敬业”,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如医生、教师)分享“如何做好本职工作”,让学生体会“敬业是公民责任”。
 
三、注重情感共鸣,从“认知”到“认同”
 
七年级学生情感丰富,需通过情感触动让核心价值观内化:
 
- 故事感染:讲“时代楷模”的故事(如“张桂梅坚守教育岗位,体现敬业与爱国”“郭明义帮助他人,践行友善”),用人物事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避免空洞说教。
- 联系自身:引导学生反思“日常行为与核心价值观的关联”,如“是否做到诚信作业”“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是否选择友善沟通”,让价值要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避免“知行脱节”。
 
四、完善评价导向,让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
 
将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纳入课堂评价和日常管理,强化“知行合一”:
 
- 课堂评价: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中,不仅评价“观点是否正确”,更关注学生是否体现“平等发言、友善合作”,引导学生在过程中践行价值理念。
- 日常激励:设立“文明之星”“诚信标兵”等称号,表彰在校园生活中践行“友善、诚信、文明”的学生,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可感知、可学习的榜样行为。
 
通过“教材渗透、活动体验、情感共鸣、评价引导”,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概念转化为七年级学生可理解、可践行的日常准则,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0 条回答

    最新问题